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中国史料学》为例谈高校历史教学改革

以《中国史料学》为例谈高校历史教学改革_第1页
以《中国史料学》为例谈高校历史教学改革_第2页
以《中国史料学》为例谈高校历史教学改革_第3页
以《中国史料学》为例谈高校历史教学改革摘要:史料,是讨论和编纂历史的材料,历史讨论必须以史料为依据。故史料学在历史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认为,要上好《中国史料学》,需要因材施教,突出重点,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继承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等。关键词:高校;历史教学;史料学;创新一、因材施教“因材施教”是中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所提倡及实践的思想。“‘因材施教’的关键在于通过对学生准确、全面的了解,各依其长、兼据其短,帮助学生充分发挥所长,克服所短,抑或扬长避短,取得应有的进步。”[1]也就是说,面对教育对象,老师要做到心中有底,对学生的学习成绩、学习方法、学习兴趣、业余爱好等根本面要做到“心里有数”。赤峰学院历史文化学院历史本科班具有生源多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高考成绩在二本线以上,学习方法较依赖中学时期的填鸭式教育,很少阅读过竖版、繁体字的点校本古籍,对历史的理解更多来自中学历史课本并受到影视剧、文学作品及网络论坛的影响,业余时间和当代“90 后”一样比较喜爱网络及等特点。作为老师,要针对这些特点进行教学,以求“对症下药”。大学生刚从中学迈入高校大门,受中学时代“填鸭式”教育影响较大,这个“根本盘”就决定了《中国史料学》的教学必须考虑这一点,不能“创新过度”。学生受网络及影视剧、文学作品影响较大,那就不妨以这些作为切入点,在上课开始之时略有提及,激发学生的兴奋点。学生很少阅读过古籍,那么就重点讲解各类史料时,主要使用列举法,使学生对于所学史料获得直观感受和感性认识。如笔者在讲述“档案史料“时,将《康熙御批》[2]下发学生传阅,使学生了解清代奏折的面貌、文字、内容等。二、突出重点三、合理利用多媒体课件四、继承传统当代社会“创新中国”的理念已深化人心,全社会都在提倡创新。但是,作为《中国史料学》这门课而言,创新与继承传统并不矛盾。中国史料学内容繁多,从事相关讨论需要阅读大量古籍,需要掌握一定的历史学、文献学,需要“板凳须坐十年冷”的治学精神,需要科学、严谨的治学理念。也就是说,作为《中国史料学》而言,先有继承,再有创新。没有继承,何谈创新。中国史料学从古至今的开展原来就包含着众多前辈和大家的治学经验、治学精神、治学方法,假如我们抛弃这些精华而空谈创新,无异于饮鸩止渴、缘木求鱼。故笔者在讲述课程时,要求学生必须做课堂笔记,绝对不许使用拍照。鼓舞学生学习前辈学者,使用卡片摘录相关史料,减少...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人从众+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光临小店,本店以公文和教育为主,希望符合您的需求。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