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看历史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看历史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_第1页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看历史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_第2页
以《辛亥革命》一课为例看历史学科中的爱国主义教育中国近代历史的开展堪称曲折,因为中国近代史就是一部战争史、屈辱史和血泪史。但也正是这种多灾多难的环境,再次历练了整个中华民族。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拥有强烈家国情怀的民族,在近代的曲折革命过程中,家国情怀得到更加深情的演绎。为了探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之路,充分发挥人文学科的国家课程意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2024 年部编历史教材在全国局部地区投入使用。2024 年这套部编教材全国通用,改称统编教材。在统编教材国家级会上,教育部副部长朱之文指出,要从小给孩子打上红色底色,植入红色基因!我的理解就是在历史课堂上,加强家国情怀教育。笔者在本文仅以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 9 课《辛亥革命》为例,谈谈我是如何对学生进行家国情怀教育的。首先,我在网络上找到武汉市地标性建筑——辛亥革命博物馆,用这张图片导入新课,提问:同学们想知道这幅图片是什么吗?由于农村孩子生活的局限性,他们不可能知道,因此,激发了学习兴趣。我告诉孩子们这是辛亥革命博物馆。接下来,让孩子们阅读我准备好的关于辛亥革命博物馆的简介,这样,孩子们对辛亥革命就有了根本的了解并激发了求知欲。然后,引导孩子们通过阅读教材,寻找徐锡麟、秋瑾等革命志士的奋斗足迹,发现他们在革命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为了进一步感受秋瑾的革命英雄主义,我把秋瑾的几首诗引入课堂。如:《满江红·小住京华》中的“身不得,男儿列。心却比,男儿烈”;《对酒》中的“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黄海舟中日人索句并见日俄战争地圖》中的“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鹧鸪天·祖国沉沦感不禁》中的“祖国沉沦感不禁,闲来海外觅知音。金瓯已缺总须补,为国牺牲敢惜身”;等等。通过秋瑾的诗,感受她恨不能男儿身、视死如归、舍生取义等浓浓的爱国情怀。为了感受徐锡麟的革命英雄主义,我收集了徐锡麟早年的两首诗。《出塞》:“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诗句清新流畅,含义深远,字里行间生动地表达了徐锡麟矢志革命、死而无悔的坚决决心。《浪淘沙京口》:“铁瓮树云凉,山水苍茫,金焦如黛碧天长。呜咽大江流不住,淘尽兴亡,割据剩空场。驻马坡荒,我来凭吊几神伤。好句东坡何处是,芳草斜阳。”如此的大好河山,岂能这样沉沦下去?徐锡麟就以他义无反顾的革命行动,做出了一位革命者的正确答复。一年后,徐锡麟实践了他...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