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水稻配套栽培技术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市场对优质米的需求日益扩大,导致粮食生产结构进行了较大调整。在开展水稻生产时。不仅要求高产,而且更注重其优质。因此。有必要根据优质稻的生产特点,对其配套栽培技术进行讨论,以提高其品质和产量,适应当前社会开展的需要。根据几年来的生产实践,将优质稻的栽培配套技术如下。1、优质稻田生产基地的选择优质稻生产与温度、光照、空气、土壤、水源等因素密切相关。例如,同一优质稻品种,在土层深厚、有机质含量高的壤土田种植,其米质好,而在沙质田和旱排田种植,米质就明显下降。同时,在有环境污染的稻田种植,其米质很差。因此,优质稻生产应选择附近没有污染、水源丰富、水质清洁、排灌方便、土层深厚的地区稻田作为生产基地,并且尽可能连片种植,以便集中管理。2、优质稻新品种的选用选择具有抗性较强、产量较高、长势好、米质优等优点,是优质稻栽培首选。3、生产及管理的优化3.1 适时播种温度对稻米品质影响较大。开花到成熟阶段的高温可显著缩短成熟天数,造成后期糙米充实不良,垩白增大,胚乳透明度降低,籽粒不饱满、糠层加厚,碎米率增加,精米率降低。高温对蛋白质、氨基酸和直链淀粉含量也有影响。因此,应选择最正确时段播种,把抽穗扬花期安排在最正确光温条件下进行。3.2 培育多蘖适龄壮秧培育壮秧,首先要做好稀播、匀播。育秧方法以旱育秧为主,湿润薄膜育秧为辅。大天用种量约为 15kg/hm2。培育适龄壮秧,秧龄一般为25-30 天为宜,双季晚稻在平安齐穗前提下,秧龄控制在 20-25 天。秧田要施足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追肥做到前轻后重,少量屡次,并减少氮肥用量,增加磷、钾肥用量。秧龄较长的,要在一叶一心期均匀喷施 300mg/kg 浓度的多效唑,促矮壮分蘖,至移栽时每株带 2-3 个分蘖。3.3 合理密植。播足根本苗优质稻的栽培密度对稻米品质有影响。过度密植会导致植株后期通风不良,光照缺乏,阻碍光合作用,造成垩白率增加,病虫害加重。因此,要适当稀植,一般以宽行窄株、东西走向为好。3.4 合理、平安施肥施肥方式重底早追。在深耕增施农家肥进行土壤治理的根底上,以施用有机复合肥、生物菌肥为主,定期限量使用化肥,氮肥总量控制在150kg/hm2 以内。以底肥为主,占总用量的 70%,配合磷钾肥及锌肥等,在本田整地前全层施用。其余作促蘖肥,分蘖烤田后看苗情追施少量保蘖、促穗肥,后期不追施氮肥。氮肥要在移栽后 5--7 天及时追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