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恐龙难做巨齿龙更难打开文本图片集“满街泥泞,好像洪水刚从大地上退去,假如这时遇到一条四十来英尺长的巨齿龙,像一只庞大的蜥蜴似的,摇摇摆摆爬上荷尔蓬山,那也不足为奇。”——1853 年查尔斯·狄更斯《荒凉山庄》你也许觉得狄更斯的表达方式充满了“年代感”,但在他的年代,他是新锐的,甚至可以说是具备科学素养的!因为,《荒凉山庄》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及恐龙的小说,巨齿龙因此也成为第一只出现在大众视野里的恐龙!最早的巨齿龙化石,丢了巨齿龙属于兽脚类恐龙,名字也曾被翻译为巨龙、斑龙,是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生活于侏罗纪中期的欧洲,地理位置为现在的英格兰南部、法国、葡萄牙等地。但是,作为首次被小说正式提及的恐龙,巨齿龙可谓“身世坎坷”,背负着“一笔糊涂账”呢!话说在 1676 年,人们在英国牛津市附近一处石灰岩采石场内,发现了一些奇怪的骨头化石。这些化石被交给牛津大学的罗伯特·波尔蒂教授(他当时也是阿什莫林艺术与考古博物馆的馆长)。波尔蒂教授对这些奇怪的化石深感兴趣,他测量、素描并描述了它们,这篇文章被发表于《津郡自然史》一书中。波尔蒂教授认为:“这些骨头中最大的那块,应该是属于一种大型动物的股骨。只不过,这种大型动物实在太过于巨大,在现生所有动物种类中都没有匹配的记录。”也就是说,它并不属于任何已知的物种。可是,令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这批化石后来竟然莫名其妙地失踪了!巨齿龙:“真兴奋我有名字啦!”1815 年,英国的矿工们在斯通菲尔德采石场发现了许多化石。这些化石落到了牛津大学的威廉·巴克兰(1784-1856)教授手中。说起来,巴克兰教授真是个“奇妙”的人!根据别人对他的描述,“他吃一切似乎能吃的东西!”什么犀牛酱、烤豹排或鼹鼠肉……这些奇怪的菜肴是他家餐桌上的“常客”:他不仅抚养着自己的儿女们,还饲养了蛇、猫头鹰、雪貂和鬣狗。巴克兰教授对化石颇有心得,他认真观察着这些化石标本:一个不完整的下颌与牙齿、一些脊椎骨以及部分腰带、肩带和后肢,暗忖:“它们应该不属于已知的动物。”过了几年,拿破仑战争结束后,法国比较解剖学家居维叶访问了巴克兰。一见之下,他认为这些化石可能属于一种巨大的、类似蜥蜴的动物。就这样,在 1824 年,巴克兰与詹姆士·帕金森在《地质学会汇刊》上发表文章,将这些化石的“主人”正式命名为巨齿龙。这么一来,巨齿龙就成了最早被科学命名的恐龙。巨齿龙:“谁把我复原成了怪样子?”作为被人类第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