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屈原历史剧作文范文范文一谈历史剧《屈原》历史剧《屈原》是抗日战争时期郭沫若的代表作,也是最有影响的一部剧作。屈原形象的塑造,不单纯是为了纪念屈原,而主要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号鼎堂,四川乐山人,中国现代杰出的诗人、作家、戏剧家、古文字学家,卓越的无产阶级文化战士,是继鲁迅之后中国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的旗帜。二、写作背景三、剧本的主题《屈原》是郭沫若历史剧的代表作。剧本以楚国对秦国外交的两条路线的矛盾为中心,描写了代表爱国路线的屈原和代表卖国路线的南后靳尚的斗争,表现了屈原的光明磊落、爱国爱民、忠贞刚值、不谓暴虐的崇高品质,歌颂了坚持斗争、不屈不挠、反对卖国投降的伟大精神,抨击了南后的阴险、狡诈、投降卖国、图谋私利、陷害忠良的丑恶行为,揭露了怀王的昏庸和张仪的卑劣。董必武先生在观该剧的演出后写到:诗人独自有千秋,疾恶平生恍若仇。邪正分明具形象,如山观者判熏莸。指出了该剧的主题。四、主要人物形象的塑造屈原在剧本中被塑造成了一个崇高美的形象。他是一个有远见的杰出的政治家,一个热血澎湃的爱国主义者,一个才气横溢的诗人。首先,他具有爱憎分明、光明磊落和独立难犯的品行。屈原的这些品行,主要通过橘园颂诗和对宋玉的教诲反映出来。《橘颂》是屈原早期的作品,名为颂橘,实为颂人,通过描写橘树的禀性、形态、才美,赞美其具有头脑清醒、洁身自好的情操,谦虚谨慎的作风,公正无私的品德,坚强不屈的意志。这也正是屈原自己优秀品行的真实写照。屈原对宋玉说到: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我们生要生得光明,死要死得磊落。他的话既表现了自己的高风亮节,同时也是对宋玉无耻变节的辛辣讽刺。其次,他同情劳动人民,具有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他接近人民、能够了解人民的苦难,他同情人民、热爱人民,受到人民的爱戴。他心中时时系念祖国的前途和人民的命运,力主联齐抗秦却遭南后诬陷,他斥责南后危害祖国:你陷害了的不是我,是我们整个的楚国啊!我是问心无愧,我是视死如归,曲直忠邪自有千秋的推断。昏庸专横的楚怀王不听忠告,撕毁盟约,依附秦国,走上妥协之路,并囚禁了屈原。面对祖国的黑暗,失去自由的屈原满腔忧愤,以《雷电颂》的形式迸发出来,呼唤咆哮的风,去吹掉这比铁还沉重的眼前的黑暗;呼唤轰隆隆的雷,把他载到那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地方;呼唤闪电宇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