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教学改革初探《兽医临床诊疗技术》是畜牧兽医学校动物医学专业的主干课程,承担对畜牧兽医人员畜禽疾病诊断的基本技能的培育。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必须掌握畜禽临床诊断和畜禽治疗技术两方面的技能。我们在教学实践中,紧扣教学大纲,本着“以临床有用技术为本,以教会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进行教学,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教学的必要性二、教学改革措施1.理论教学改革。传统的理论教学是以教材为准讲授理论知识,但是现代社会的科学技术进展速度很快,教材得不到及时更新,学习该门课程时要善于总结,将理论真正运用到实践中,而不是单纯依附于教材。我们在修订课程标准时,将理论教学内容已经由原来的 50 学时减少到 40 学时,增加了实验教学的课时,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讲授理论知识时,及时将最新的学科进展内容补充进理论教学内容,确保教学内容与专业进展步伐相一致。2.实践教学的改革。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兽医临床诊断技术仍由理论和实验教学两部分组成,不利于综合性实践项目的实施。学生毕业后面临的问题往往是综合性的,我们在实践教学中要设计符合生产实际的实践项目,才能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由于学生在实践之前,仅仅完成了兽医临床诊疗技术、兽医内科学和家畜解剖等课程的理论教学部分,实验部分完成了解剖等教学内容,大部分没有完成,因此在内容安排上,必须紧扣教学大纲和高职学生的特点,着重突出兽医临床的诊断技术、方法和治疗技术的实际操作。在授课过程中,我们利用自己的实际生产经验,详细讲解生产实践中的有用技术,例如:临床诊断的基本方法问诊、视诊、叩诊、触诊、听诊、嗅诊。每种检查方法均现场演示,讲解要领。对于生产中不常用的技术略讲或不讲,如:粪尿的实验室检查技术等。对于教学大纲中的重点内容,我引入生产中常见的临床病例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操作兴趣,扩大学生的知识面,使学生了解到内科病、寄生虫病、传染病的一般病例,为其他临床课程的学习打好基础。学生在家畜解剖学的学习上普遍基础较薄弱,所以在每个系统检查之前,我们都会花十分钟左右的时间复习各个系统的解剖构造和生理特点,这样学生在实践操作时更有针对性,接收得更快,教学效果更佳。三、教学方法的改革1.兽医临床诊疗技术的基础理论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比较困难,如各个系统检查等章节的内容。对于兽医临床诊断技术,假如没有采纳形象和生动的授课方式就会枯燥乏味,我们在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