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_第1页
1/2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_第2页
2/2
一、发挥师资作用,走集中办学之路在上世纪 80 年代普及初等教育时期,我县根据分级办学原则,各乡镇和村组普遍兴办了乡、村学校以及教学点,形成了村村办学的格局。进入 90 年代后人口出生率大幅度下降,小学在校生以每年 40%左右的数量锐减,一些学校不得不实行隔年招生。加上居住分散,有的学生需走十几里山路,致使许多孩子到八九岁甚至十岁才上学。这也造成一些学生到初中阶段就因年龄偏大而辍学,前些年该镇初中辍学率高达 14%,小学也达到 8% 以上,普九目标难以实现。 由于生源减少,有些老师不安于在偏远农村教学,积极性难以发挥,办学效益低下,如该镇寺古多村 1998 年村级小学共有学生 28 人,配有老师 4名,师生比为 1:7,大大高于 1:23 的国家标准。同时,由于有的村还存在一校一师,一师多用现象,老师既要负责各年级各科目的教学,还要管理行政、财务等全部事务,难以集中精力教学,师资资源浪费,难以正常发挥作用。学校无法按课程计划开课,教学质量难以保证,当地群众反响十分强烈。为改变不利局面,木耳镇经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严密论证和精心准备,于 2024 年下学期施行了集中办学,将部分村级小学撤并,全乡只办一所六年制中心小学,在校生达 389人,服务半径 20 公里。开始走上创办乡镇中心学校的集中办学路子。二、加大资金投入,实行农村学童寄宿制农村尤其是小学年级集中办学,面临着学生居住地与学校距离过远的难题,家长和校方均为学生的学习生活方便及人身安全问题存在较大顾虑。如离中心校较近的拉路村学生上学需走 6 华里村道。最远的冰古村则为 20 公里,创办中小学生寄宿,学校,家长、学生和都认为是较好的办法。为此,中心校在当地镇党委、政府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于集中办学的当年即开始筹办并实施了农村学生寄宿制度。积极争取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寄宿生生活补助,乡政府出资 2 万元,县教育局出资 3 万无,学校自筹 2.5 万元突击整修和改建了学生住宿房 20 间,面积 1260 平方米,订制上下学生床铺 320 位,可收住学生320 人,当时入住学生 184 人。设学生和教工食堂一处,面积 250 平方米。购置了彩电、vcd 和适合儿童观看的碟片,添置了洗衣机、蒸汽柜、微型锅炉、餐桌等等。新建了学生食堂、餐厅,配备了卫生、健康、负责的炊事员,学生每月伙食费大概只有 5070元。因此,实施寄宿制后,全校师生的学习和生活即走上正常轨道,得到广阔师生和家...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农村小学教育调查报告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