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农业产业扶贫经验总结范文近年来,我市以贫困户增收和主导产业做强为基调,创新扶贫模式,充实“三支队伍”,唱响了产业开展带动增收致富的主旋律。一、明晰思路,牵准“牛鼻子”突出产业开展在脱贫攻坚中的优先地位、以贫困户脱贫为核心,以做强致富产业为支撑,以培育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载体,以 70%以上贫困户聚焦到主导产业链上并依托产业脱贫增收为落脚点,推动全市农业产业扶贫取得实效,增强扶贫产业持续增收的开展后劲。二、精准施策,做强“新引擎”〔二〕完善“两个规划”,引领产业开展。一是因地制宜制定市、县、村产业扶贫规划。仔细摸排贫困户劳动力状况,对有条件、有能力开展产业的贫困户因户施策规划扶贫产业,形成了《贫困户到户产业规划表》,二是规划 5 万余名贫困人口开展产业或通过产业基金入股、土地入股等形式让其依附在主导产业链上,帮助其依托产业增收致富。〔三〕优化“三支队伍”,确保帮扶到位。一是调整充实驻村农技员,为农业技术“把脉”。113 个贫困村选派 114 名驻村农技员,对已脱贫村继续帮扶,严格工作考勤考核和工作督查。二是优化专家效劳团,解决技术“梗阻”。全市 94 名专家组建专家效劳团 5 个,根据农事季节、产业开展、贫困村和贫困户需求进村入户开展技术培训和指导。三是组建巡回效劳小组,开展“诊疗”效劳。全市组建由县、乡 421 名农业技术人员人员组成 101 个效劳小组,负责全市 981 个有建档立卡贫困户的非贫困村农业技术巡回效劳。累计建立科技示基地 26 个,培育科技示户 1653户,推广新技术、新品种 130 项,解决技术瓶颈 41 个三、产业融合,走出“新路子”〔一〕打造一区六园,开展主导产业。举全市之力,整合资源高标准打造“一区六园”7 个现代农业产业园〔1 个市级 100 平方公里现代农业示区,6 个区县各 1 个 10 万亩现代农业特色示园〕。目前,各园区管委会〔指挥部〕和效劳平台公司均已建成,建设方案及总体规划已编制完成,四区两县共规划建设 73 个重点工程、投资 10 亿元,建成幸福漂亮新村 75个,创立省级现代农业〔畜牧业〕示〔重点〕县 3 个、现代农业示园区 5个、现代农业产业融合示园区 1 个,积极帮助荣县成功纳入第一批国家农业可持续开展试验示区〔四川唯一,全国仅 40 个〕。〔二〕依托龙头企业,开展订单扶贫。引进、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开展订单种植和代养畜禽,通过授人以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