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条约签订产生的主要影响介绍《北京条约》是《天津条约》的扩大,不仅成认《天津条约》有效,还让英法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攫取了更多的侵略权益。开天津为商埠后,西方资本主义侵略势力有了侵略据点;割占九龙半岛、乌苏里江以东大片领土,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允许容许外国商人招聘汉人出洋工作,充当廉价劳工使得英、法等国可以公开掠卖中国人口出洋作为奴隶;允许西方传教士到中国租买土地及兴建教堂使得外国教会侵略势力更加深化和日益猖獗;开放口岸已深化从沿海各地到长江中下游地区;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进一步加深。中国人民的灾难日益深重。还侵犯了中国的司法以及内河行驶主权被严重侵犯。北京条约签订的历史背景英法联军的罪行北京是金、元、明、清四朝的都城,经过历朝特别是明清两朝的不断修建,已成为一座坚城,当时城上安设大小火炮数千门,外城、内城均挖有较为宽深的护城河。1860 年 9 月 21 日,八里桥失守、英法联军进逼北京的消息,传到北京,清廷极为震惊。咸丰帝走投无路,遂于当天立即下令以载垣、穆荫办理和局不善,撤去钦差大臣职务,另派他的六弟恭亲王奕为全权大臣继续求和。他自己那么于初八清晨带着后妃、皇子和一批王公大臣,仓皇逃往承德避暑山庄(热河行宫)。咸丰帝逃走后,北京陷于极端混乱之中。官眷商民人等,十有七八纷纷出城躲避;薪米诸物皆骤贵数倍;清廷六部九卿无能入署办事者,人心松散,照应不灵,各处办公人员多半星散。城内外守军约 15 万人。同时内地诸省的勤王之师在陆续赶来。尽管事先缺乏防备准备,但只要文武大员具有誓死坚守的决心,仔细筹划战守之策,激扬士气,稳定人心,足以据城一战。侵略军指挥官孟斗班(17961878))也成认:对这样的城市进行围困,特别是全然没有攻城火炮的情况下,就很可能旷日持久。留守京城的王公大臣们,均以为城不可守,完全丧失了抵抗的信心,根本不进行抗击准备。恭亲王奕(18331898,爱新觉罗氏,道光帝第六子,咸丰帝同父异母弟,隶镶白旗)畏敌如虎,认为形势危殆,战守两难,如倘有一线可为,不惜委曲迁就,即除了屈膝求和,别无出路。他照会英、法公使要求停战谈判。英法联军经过张家湾、八里桥之战,伤亡沉重,部队疲乏,急需从天津调来兵员枪弹补充,因此同意恢复通州破裂的谈判,借以做好进攻北京的准备。谈判近半月,自然毫无结果。八月二十一日,经过休整后的英法联军万余人进犯北京。由于东郊数 10 里之内,无一兵一官防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