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肠道门诊制度1.目的::标准医师对肠道门诊的各种病例的登记和上报。2.范围::在肠道门诊工作的医师。3.定义::肠道传染病是指被病原体污染的水和食物,经过口腔进入肠道,其病原体在肠道内繁殖且散发毒素,破坏肠黏膜组织,引起肠道功能紊乱和损害,人体一旦被传染,患者由粪便中排出病原体,病原体将再次污染他人,这类传染病就是肠道传染病。4.权责4.1 医师:负责对各种腹泻病的收治、登记、上报。4.2 疾病控制办公室、门诊部:对肠道门诊工作的监测。5.制度内容5.1 医院与肠道门诊、检验科、急诊科、儿科等签订责任状,目标到科,责任到人,落实责任追究制度。5.2 每年的 5 月 1 日~10 月 31 日开设肠道门诊。5.3 肠道门诊接诊范围应是以急性腹泻为主的各种疾病,包括霍乱、伤寒和副伤寒、痢疾、感染性腹泻、细菌性食物中毒等。5.4 慢性腹泻病程 2 周以上的到消化内科就诊,14 周岁以下儿童到儿科就诊。5.5 因感染性腹泻需要住院收治的病例,应坚持首诊负责,由肠道门诊负责分诊,原那么上先收治在消化内科。5.6 一类肠道门诊应固定医、护、检人员,设立专用卫生间,诊疗室、观察室、挂号、收费、取药、检验与普通门诊分开。实行 24小时值班制。5.7 肠道门诊医生、护士、检验人员要全员培训;同时,也应对急诊,内科、儿科及中医科等医务人员进行全员肠道传染病诊治培训。5.8 严格执行相关制度,杜绝疾病的误、漏诊,做好消毒隔离措施,每天对病人排泄物、呕吐物进行消毒、登记,防止交叉感染。5.9 霍乱实行逢泻必检。对前来就诊的腹泻病人均要采集大便样进行双培育;细菌性痢疾、O157:H7 疑似病例实行逢疑必检。对符合菌痢的疑似病例、O157:H7 疑似病例进行大便采样做快速诊断或细菌培育。5.10 登记完整,按时周报。肠道门诊须使用全市统一的《腹泻病门诊专用登记册》,逐项填写,地址必须写到最小单位。肠道门诊每周—将病例数上报至疾病控制办公室。5.12 发现霍乱病人、疑似霍乱病人应在规定时限内报告,并做好隔离观察,对培育出的霍乱弧菌阳性标本,应在最短时间内送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做鉴别诊断。5.13 院内自查:疾病控制办公室每月至少一次督查肠道门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