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标内容要第 3 节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知识点梳理及巩固核心素养对接1.科学思维通过分析电位产生的机理及相关曲线的解读,养成科学思维的电位差,受到外界刺激后形成动作电2.科学探究通过反射弧中兴奋传食毒品的危害,能够向他人宣传这些危2.兴奋传导形式兴奋是以电信号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也叫神经冲动。1.阐明神经细胞膜内外在静息状态具有习惯。位,并沿神经纤维传导。导和传递特点的分析,提升实验设计及2.阐明神经冲动在突触处的传递通常对实验结果分析的能力。通过化学方式完成。3.社会责任——关注滥用兴奋剂和吸害,拒绝毒品。一、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1.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神经表面电位差的实验示意图(1)静息时,电表没有测出电位差,说明静息时神经表面各处电位相等。(2)而在图示位置的左侧给予刺激时,电表发生次偏转,这说明刺激后会引起 a、b 间两次出现电位差。(3)实验说明在神经系统中,兴奋是以电信号(又叫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的。3.兴奋传导的机制和过程(1)静息电位表现为内负外正,是由 K±外流形成的。(2)动作电位表现为内正处负,是由 Na+内流形成的。(3)兴奋部位与未兴奋部位之间存在电位差,形成了局部电流。(4)局部电流刺激相近的未兴奋部位发生同样的电位变化,兴奋向前传导,原兴奋部位又恢复为静息电位。兴奋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1.突触小体和突触(1)突触小体:神经元的轴突末鞘经过多次分枝,最后每个小枝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2)突触:突触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与突触后膜组成。2.传递过程兴奋到达突触前膜所在的神经元的轴突末梢 f 突触小泡向突触前膜移动并融合释放神经递质一神经递质通过突触间隙扩散到突触后膜的受体附近一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 f 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发生变化,引发电位变化一神经递质被降解或回收。3.传递特点(1)特点:单向传递。原[①神经递质只存在于突触前膜的突触小泡中。(2)原因[②递质只能由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三、滥用兴奋剂、吸食毒品的危害1.兴奋剂原是指能提高中枢神经系统机能活动的一类药物,如今是运动禁用药物的统称。兴奋剂具有增强人的兴奋程度、提高运动速度等作用。2.毒品是指鸦片、海洛因、甲基苯丙胺(冰毒)、吗啡、大麻、可卡因以及国家规定管制的其他能够使人形成瘾癖的麻醉药品和精神药品。3.兴奋剂和毒品等大多是通过突触来起作用的。—基础诊断—判断对错(正确的打“丿”,错误的打“X”)1.神经纤维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