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十位名人怎么养生姜太公:“垂钓”助养生吕尚因其德高望重而又高寿被尊为“姜太公”,他寿至 97 岁而终。后人总结他养生的秘诀是“动静结合,天人合一”,而这一秘诀集中表达在他的垂钓中。姜太公将钓鱼作为养生之术,他几十年如一日,只要一有空儿,便持竿傍溪,静观天水一色。钓鱼实为形式,他那无饵直钩能钓鱼的理论,正说明了他“钓鱼是假,赏鱼是真”的淡泊利禄养生观。正是在众人千方百计要多钓鱼、钓大鱼之际,他却静观鱼群绕钩而乐。长时间沐浴在大自然的怀抱,天人合一,有利于机体的新陈代谢,特别是有利于改善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生态功能。垂钓虽无饵,但抛钩观浮,一览群鱼绕直钩而过,再抬竿提线另抛,这一起一立、一提一抛,正好使四肢、手腕、脊柱得到了全面的活动伸展,起到了舒筋活血的作用。而静观鱼儿绕钩时,那么全神贯注、屏气凝神,两者一动一静,动静相兼,是运动平衡的统一。姜太公在垂钓中还磨炼了自己的毅力和耐性,使他养成了谋大业不求功名利禄的胸怀,从而以豁达、宽容、仁和获得了健康长寿。孔子:不同年龄各有所“戒”孔子不但是一位思想家、政冶家、教育家,还是一位养生学家。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般人均寿命尚不能到达 30 岁,而孔老夫子却能享年73 岁。在《论语·季氏》中,孔子对不同年龄阶段的人提出“君子有三戒”的养生要求。首先,孔子说“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在此时期过早地进行性生活的话,非但不利于身体的生长发育,而且对一生的健康都会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孔子说“及之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孔子所讲的“斗”指喜爱“斗气、斗勇、斗胜”者,与现代医学所讲的 A 型行为者的性格相似。临床中,A 型行为者的冠心病和高血压病的患病率很高,这与他们常常处于情绪紧张的应激状态有关。因此,人生在壮年时期要注意调节心态,做到“知足常乐”。再次,孔子说“及之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意思是说人生在老年之时,机体的各种生理功能已经减退,体力与精力均明显下降,要警戒自己不要贪得无厌。所以,对于老年人来讲,自己已经对社会和家庭尽了应尽的义务,晚年的生活不应再继续追求事业或金钱,而应强调追求自己的心身健康。华佗:长期习练“五禽戏”三國时代著名的医生华佗是位了不起的医学家,同时又是一位了不起的养生专家,据说他临死时还是耳聪目明,满头黑发呢!他的弟子吴普、樊阿等也都活到了 100 岁。关于华佗的养生秘诀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华佗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