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矿山开采沉陷的进展及主要讨论方法【摘要】矿山开采沉陷的讨论对地下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对国外开采沉陷讨论的历史进展过程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并简单介绍了地表沉陷常用的讨论方法及其进展状况。【关键词】开采沉陷;讨论历史;讨论方法1 概述地下矿产资源的开采必定引起采空区周围岩体的自然应力状态及上覆岩层内部的原始应力平衡状态受到破坏,岩层内部的应力经重新分布以达到新的应力平衡,从而导致上覆岩层的移动与变形,最终传递到地表,引起地表移动与沉陷。岩层和地表产生移动、变形和破坏的现象称为矿山开采沉陷。矿山开采沉陷学是讨论开采沉陷及相关工程问题的一门学科,它是一门交叉学科,主要涉及采矿、地质、测量、岩石力学、统计学和计算科学等诸多学科。2 国内外矿山开采沉陷的进展开采沉陷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早已被人们所认识。早在 15 至 16世纪,在比利时曾经发布过一项法令,对因进行开采而使列日城的水源(含水层)受到破坏的责任者处以死刑。在 20 世纪以前,因为地下开采使铁路、房屋遭到破坏,井下透水造成人员死亡的惨案时有发生。1875 年德国的约汉·载梅尔矿,因地表塌陷使铁路的钢轨悬空、影响列车运行;1895 年德国柏留克城地面突然塌陷、毁坏了 31 所房屋。由此,引起了人们对开采沉陷问题的高度重视,并进行了一些专门的讨论工作。采矿企业的讨论人员从二十世纪初开始建立地面观测站,对地表移动与变形进行系统的观测,通过对地表移动观测成果综合分析和地表移动规律讨论,产生了新的学科领域—开采沉陷学。开采沉陷学最早来自德文 Bergchadenkunde 和英文 MiningSubidence——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1931 年德国高等学校的矿业学院开始讲授《开采沉陷学》这门课程,1949 年德国学者 Niemezyk.O 出版了开采沉陷的第一本有代表性的著作 Bergchadenkunde。二十世纪 30 年代,原苏联开始矿山岩层与地表移动实地观测工作,1936 年成立了矿山测量讨论所,后来扩大规模改称全苏矿山测量讨论院(简称 ВНИМИ),统一组织和全苏各矿区的实地观测和讨论工作。波兰也十分重视开采沉陷讨论工作,二十世纪 50 年代先后提出了三种地表移动变形估计方法。可见,国外对开采沉陷的讨论由来已久,人们从不同的角度、根据不同的标准、依据不同的理论和方法进行了大量开采沉陷问题的讨论,经历了从实地观测、理论分析到沉陷控制与治理的讨论过程,由对地表移动规律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