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梦书房三十年前,书房于我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8 岁那年,向来对赶场漠不关怀的我,突然盼起赶场来了。原来赶场时,乡场上多了一个流动书摊。矮矮的售书员手里挥动着一本薄薄的连环画,对着小孩们大声吆喝道:“嗨,看画画书哈!书名叫《泥鳅看瓜》,有个儿童叫泥鳅,他把西瓜掏空了,套在自己的头上,埋伏在水塘里,敌人下乡扫荡,看见水里有个西瓜,赶忙下水去抱西瓜,被泥鳅拖往深水处淹得半死,只好乖乖地当了泥鳅的俘虏……好便宜呢,才 8 分钱一本哦。”小孩们全都围了上去。《泥鳅看瓜》转眼功夫就被一抢而空。我没有买到,买一本相对便宜的连环画《西门豹》,9 分钱,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那一年我读三年级。刚刚识字,乡场上便及时来了流动书摊,好比干旱的禾苗遇上一场甘霖,解渴!从此,赶场天对我们而言,简直就是一次精神的盛宴,一场盛大的节日。更为可喜的是,半年以后,我竟然过上了天天过节的好日子。原来,县新华书店人手不足,为节约成本,委托各乡镇供销社代销图书。于是代销图书的任务就落到我母亲头上。母亲那时一个人承担百货和棉布门市部的经销工作,本已超负荷了,代销图书对她而言是额外负担。母亲脸上布满愁云,却不知道我在旁边喜上眉梢、心里正偷偷地乐开了花呢。近水楼台先得月,母亲的柜台成了我的书房。新书就像那源头活水,我一头扎进这活水中,尽情地沐浴、尽情地嬉戏、尽情地享受着。遇到特别精彩的连环画,我要求母亲给我买下,母亲说,我哪里有钱给你买?你觉得好看,看就是了嘛。我一听有理,免费的图书不看白不看。美中不足的是,有时看一本连环画正入迷的时候,有人来买书了,指着要买我手中正在看的那一本。母亲不由分说,夺下我手中的连环画,卖给来买书的少年;我则沉湎在故事情节中不能自拔,心里像剥我身上衣、夺我口中食一样难受。为了避开这样的缺憾,来了新书我就舍命地提高阅读速度,力争在新书被人买走前看完。快快快!每看一本新书都仿佛有人在后面追赶我一样。就这样我除了完整地看完了《鸡毛信》《水兵与祖国》《杨门女将》《鄂尔多斯风暴》等连环画外,还阅读了大量用长篇小说改编的系列连环画,如《杨家将》《岳飞传》《红岩》《红旗谱》《林海雪原》等。这些连环画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丰富了我的精神世界。当连环画渐渐不能满足我的阅读需求时,母亲的同事热情地将我领入文学殿堂。一部长篇小说《烈火金刚》看完,我终于领悟到小说的好处了:故事情节更加丰富完整、描写更加生动细腻、容量更大。与连环画相比,连环画只是一盘点心,而小说则是丰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