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摘要】课程标准“实施建议”指出:“要重视培育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鼓舞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确实,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有无限的学习外延。这个外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对儿童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制造能力等都有着深远的影响。对于笔者所处的农村小学来说,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并不乐观。2024 年初,我们启动了广东省“互联网+儿童文学阅读”资源应用讨论的课题申报工作,于 3 月批准立项。我们课题组依托省教育资源公共效劳平台“一起阅读”平台,开展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的讨论。互联网与儿童文学阅读的深度融合,能够更有力地支持儿童文学阅读。不过“互联网+”的功能虽然强大,但对于农村小学来说,办学设施落后、老师队伍的不稳定性、家长素养不高等因素也为课题的开展增加了许多阻力。本文笔者从现状的分析和模式的探究两方面进行阐述“基于“互联网+”农村小学儿童文学阅读指导模式”的具体做法。根据《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开展。”同时,课程标准“实施建议”还指出:“要重视培育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味。鼓舞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确实,语文素养的形成单靠课内的学习是远远不够的,它有无限的学习外延。这个外延在这里可以理解为课外阅读。儿童文学作为儿童阅读的主要材料,它的语言艺术、文学形象、文化内涵对儿童有着深远的影响。一、关于两个现状的分析〔一〕农村小学儿童文学的阅读现状我镇地处粤东,经济较为落后。作为农村小学,学生的阅读现状如何,优秀的儿童文学是否真正走进儿童的阅读空间,笔者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抽样调查,并做了初步分析。一是阅读气氛冷淡。调查结果说明:有 18%的家长几乎不给孩子买课外书,43%的家长给孩子买的课外书多数为教辅、作文书等。除了家庭因素影响之外,有的局部老师对儿童文学的阅读认识也不够明确,老师很少向学生推举优秀的儿童文学读物。二是阅读范围狭窄。在调查的 600 人中,常常阅读科普读物的只占9%,阅读小说的占 12%,阅读诗歌散文的占 3%,阅读课外辅导读物的占5%,但阅读作文选的却占 37%,阅读漫画卡通的占 34%。数据说明,在农村的家长和小学生思想意识里,作文选、漫画书就等同于课外书。三是课外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