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人才培育模式改革初探[摘要]人才培育模式能直接体现学科专业体系的特色。构建基于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的人才培育模式对于高校特色化进展至关重要。高校艺术设计类讨论生教育培育模式改革的尝试主要是“工作坊”式教学,拓宽国际化视野;以课题带动学生独立讨论和团队协作能力的提升;鼓舞跨学科、交叉式讨论与教学。高校艺术设计类讨论生教育模式的启示主要表现为:注重综合素养型人才的培育;注重讨论生理论能力的培育;注重多元文化教育环境的构建。艺术设计类讨论生培育模式改革需要建立多学科交叉渗透的课程体系,丰富老师学科背景,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探究多样化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关键词]艺术设计类讨论生教育培育模式改革一、艺术设计类讨论生教育存在问题(一)学科专业体系设置趋同,人才培育模式缺乏特色近年来,艺术设计类专业逐渐成为热门专业,为了追求生源,各大高校纷纷开设该类专业。根据中国讨论生招生信息网的数据显示,截止 2024年,全国共有 947 所讨论生培育单位,其中有近 1/3 的单位拥有艺术类硕士学科授权点,另外,全国 90%以上独立建制的艺术院校都设有硕士学位授予点。然而,纵观当前中国各设计院校该类学科的设置,无非是平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工业造型、服装、动画、陶瓷、装饰、展示等,学科专业体系设置趋同,课程设置和教学方式大同小异,基本上都是围绕着“包豪斯设计教学体系”开展学生培育,人才培育模式未能适应经济社会进展的现实需求而体现不出学科专业体系本应具有的鲜亮特色。(二)现行招考制度导致生源质量下降首先,国家讨论生招生命题制度强调“按大类”招生,原则上必须按一级学科命题,这种招考方式强调厚基础,宽口径,对于选拔全面性的人才有一定的帮助,但忽视了艺术类专业的特点,把不少有艺术设计类专长、实践动手能力强、在专业上有进展潜力的学生挡在了门外;其次,现有的讨论生招生制度对于跨学科报考条件没有明确的限定,导致没有艺术设计类本科专业基础的跨学科报考人数逐年增加,如文学专业、英语专业、管理专业、史学专业等,这部分学生虽然没有艺术设计类的专业背景,但由于报考的往往是史论方向的讨论生,同时在政治、英语等公共课上占有优势,按现有的招考制度,因考试成绩较好而得到优先录用。上述两方面的原因导致目前艺术设计类讨论生生源质量普遍不高,导致硕士生专业素养不如本科生专业素养的局面。(三)教学课程与讨论课题存在脱节现象二、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