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现代视野的中国传统生命伦理观【摘要】对于生命问题的关注与阐释是以儒释道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根本特色。从本质上说,尽管儒家、道家和佛家对于人类生命和生死等问题的解读由于视域和侧重点的不同而呈现出各自的特色,但其内在的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那么是一致的。中国古代家们对于生命、生死和养生等传统生命伦理问题的深化反思和系统的理论建构不仅大大充实了华夏文明的宝库,丰富了中华文化之人文底蕴,而且对于我们深化分析和顺利解决现代社会中所遇到的种种人生困惑,增强人们的生命伦理意识,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提升生命境界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生命伦理;生命;生死;养生生命是世界上最为漂亮而又神圣的现象之一。自从两三百万年前人类诞生以来,我们的始祖便开始关注和思考生命问题,而且这种对于生命问题的反思在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之后更是达至崭新的境界。有学者就曾经说过“当人类以智者的身份自居的时候,如何看待自身生命与处理宇宙间的生命关系便成为社会生活中不能回避的课题”。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之中,无论是东方的上古神话、民间传说,还是西方古希腊罗马时期的学术典籍中都能找到人们关于生命问题的真知灼见。就其本质而言,生命是人类存在与开展的根本载体。因此。对于生命问题的关注,便不仅在人类学层面具有普世的意义,而且在历史和社会演进的过程中也彰显出某种通约性。正是这种普适性和通约性的存在,使我们梳理和诠释包括华夏先民生命伦理在内的传统生命伦理观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和显见的时代价值。一、中国传统生命伦理观的思想渊源和世界上的其他古老民族一样,华夏先民对于生命问题的探讨也具有悠远的历史。早在上古时期,我们的祖先中就存在着浓郁的崇尚生命的观念。这种对于生命的推崇主要表达在“盘古开天”、“女娲造人”、“后羿射日”和“精卫填海”等优美的古代神话之中,以丰富的想象为依托,着意刻划蕴含在人类早期生活与生产实践之中的生命的冲动和意志。彰显人性的光辉。从哲学的视域来看,神话实质上就是以人的内在情感为根本动力构建的一种致思方式,也是人类文化生命形式的重要维度。正如德国学者恩斯特·卡西尔所说:“假如不能从纯粹的神话思维形式追溯到神话的直觉形式及其特有的生命形式,那么这种描述一定仍然是不充分的。”以“盘古开天辟地”等为代表的我国远古时期的神话传说所表达出来的那种对于作为万物之灵长的人类乃至对于天下万物之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