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路径建设讨论组织和疾病管理的方法。临床路径的实施能够建立一套标准化治疗模式,法律规范医疗行为,减少诊疗措施使用的随意性,降低医疗成本,提高医疗质量[1]。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进展,临床路径电子化已成为临床路径乃至医院信息化建设的主要任务和进展方向。目前,国内很多医院都在探究临床路径电子化管理,利用已有的医院信息系统,建立临床路径信息化管理体系[2,3]。1 中医临床路径电子化讨论现状我院自 2024 年实施中医临床路径电子化以来,全院进入路径患者共9015 人次,其中完成 1175 人次,变异 7840 人次。进入路径的第一诊断为消渴病(2 型糖尿病)患者共 122 人次,其中完成 50 人次,变异 72 人次。临床路径的实施在患者住院费用降低、住院时间减少及疗效提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表 1 为我院消渴病(2 型糖尿病)临床路径患者与未入路径患者之间的相关数据对比。但临床路径电子化实施的整体效果仍不理想,存在较多问题,如未入路径患者的比例较高,且入路径患者变异率也较高。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路径设计不合理,与临床实际存在差异所致。2 基于真实世界的中医临床路径建设模式本文基于真實世界科研方法学[6],依托中医临床科研共享系统[7],对临床实时产生的数据进行分析与挖掘,用于辅助现有临床路径的优化,具体建设模式见图 1。该模式首先将现有临床路径方案进行实际使用操作,并在此过程中使用电子病历采集患者病历、医嘱、疗效等相关数据。然后使用中医临床科研共享系统对病历数据进行解析、导入、法律规范化等操作,形成临床病历分析挖掘数据仓库。再使用多维数据检索、复杂网络等数据统计分析挖掘工作对数据仓库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形成大量有价值的隐性知识。最后由高年资医师解读分析结果,并对临床路径方案进行优化。3 分析挖掘与方案优化分析挖掘与临床路径方案优化是整个建设模式的关键,本文使用中医临床科研共享系统对临床数据进行数字化采集、分析、挖掘,形成可供路径优化所需的讨论结果。3.1 证候讨论通过对既往消渴病患者中医证候的整理、法律规范,分析讨论由表 2 可见气阴两虚夹瘀证为消渴病最多见中医证候,占 62.30%;其次为气阴两虚证,占 21.80%;热盛伤津证占 5.90%;气虚血瘀证占3.20%;阴阳两虚证占 2.60%;此外,阴虚血瘀证占 0.60%,气滞血瘀证占0.30%,大肠湿热证占 0.10%,心肝阴虚证占 0.10%,心血瘀阻证占0.10%。由此,可针对消渴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