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庆育在 2000 年刚刚结束之际,作为一个对法学感兴趣的读者,我不禁想要翻检一下去年所出版的法学著作,整理出一部分,以便将其与过去的世纪一并存入我的记忆档案。去年的法律出版业空前繁荣,法学著作之丰颇有令人目不暇接之势,由此所带来的后果之一是,即便纯从自己主观偏好出发,要从浩若烟海的法学出版物中选出我视之为具学术代表性的作“”品亦非易事,但是既然选择结果是代表我的个人私见,我也就不避 过度诠释 之嫌,从中选出十种著作略加介绍。面对现状,我们似乎有理由认为我国法学讨论正日益走向多元。但是真正自觉地走向边缘也许需要更大的勇气与更强的独立意识。舒国滢教授的《在法律的边缘》(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 6 月第一版)首先吸引我的,正是其书名。与其他法学讨论取向不同,该书内“”容似乎并无太多直接通常所谓的 现实关怀 。具体内容尚在其次,更能充实其意蕴的也许“”是其渗透于字里行间的一种 边缘精神 。在全书三十余篇或长或短的典雅而富有韵律之美的文字中,舒先生以其追求智慧的执着与冲淡从容的叙述,给我们带来一股远离尘世喧嚣的飘逸之风。“”“”假如说舒先生的文字给人以 润含春雨 之感,那么,我倾向于以 干裂秋风 来形容许章润先生。许先生称其收集在《说法活法立法》(中国法制出版社 2000 年 6 月第一版)的文“”“”字皆为 发愤之作 ; 发于困惑不安,愤激、喟然于世道人心、天命大化 。许先生具不俗“”的西学素养,但他似乎更同意将其学术之根扎于中国。全书各文以 人生与人心 这一梁漱“”“”溟式的追问为共通主旨,既饱含 无边落木萧萧下 的孤寂,又不乏 不尽长江滚滚来 的壮阔。中国法学家整体上面临着可资利用的学术积累太少的尴尬,再加上其他一些因素,长时期以来我国法学讨论水平一直未取得太大的突破。但是,通过近几年学界的共同努力,坚冰已逐渐消融,尤其是从 2000 年出版的法学著作来看,我国一些法学家已初步显示出其颇为深厚的法学功力与独立的人文精神。对比西方法学所取得的成就,结合相应的社会环境,我们也许可以认为:法学的真正繁荣需要以多元的社会格局为依托。 ——多元格局下的法学管窥 2000 年十种法学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