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 从就读新闻专业以来,我一直向往每天在外面跑新闻的生活,可以见识不同的事物,和不同的人打交道,用自己的文字让生活更加美好,那一定是坐班的上班族无法体验的欢乐。 暑假的专业实习,我来到了北京青年报的本市热线版,我第一次体会到了做一名记者的辛苦和欢乐,同时让我对这一职业有了更深的认识,也看到自己努力的方向。 *初来乍到之热线篇 第一天到报社报道,看着北京青年报 20 层的大楼我真紧张了一阵,电梯上下的人们互相搭着话,聊得也都是报纸上的今日的好新闻,头版的图片如何如何。我感觉北青的氛围一点一点正感染着我,也想要尽快融入到这种紧张有序的生活中。到了本市热线版,热线组的老师都很亲切,老师告诉我:记者都是下午上班,而且一般不来报社,有活儿就直接从家去然后写完稿晚上八点前发给编辑,工作就完成了。听到这个我长出一口气,临时放松了,原来记者的生活似乎也挺安逸的啊。但当我体验过记者生活,才了解其中味道。 下面列举些我接到的热线之最: ———最艰难的父亲为了救治白血病的孩子已经倾尽所有,现在家里只能喝粥,急需医药费,求助红十字无果。 ——最可怜的爱情失败者名三十岁男子来电说,比自己小 7 岁的老婆和网友跑了,卷走了他所有的现金和存款,留下他和仅两岁的儿子,他们甚至没领结婚证。 ——最无厘头的登广告要求名男子要把自己的左脚脚底板给商家作为广告展板,问为……什么要用脚底板,他解释人们越是看不到越是好奇,从而达到宣传商品的效果 ——最有责任感的市民体育大学已退休老师,曾经向有关部门反应多达 30 多次体育大学大门外有影响市容的残破小房,一直无人管理,严重影响北京城市形象,同意带着记者亲自走访。 ——最现实的线人因为提供线索被采纳后会有线索费,所以也就产生了一些专业线人,在热线组最出名的要数马先生了,他每次都会先问你有兴趣做这条儿吗?有的话我再……告诉你 ——最巧合的来电有一位女士来电指名找我,说我和老师做的那条新闻就发生在她家附近,那天正好我负责接热线,她说感谢你们对这问题的关注,当时我真是感觉好奇异。 在接热线的半个月里,我确实感到,我观察生活的能力和新闻的敏感性还不够,有时普通市民有着更细微的观察力,他们发现社会中存在的的问题,苦于找不到解决的渠道,求助于媒体,说明他们是很信任并且依赖媒体的,我也感到隐隐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但是又觉得自己的能力其实很有限,除了安慰的话语,也只能帮他们记录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