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分析与培育策略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分析与培育策略_第1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分析与培育策略_第2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分析与培育策略_第3页
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分析与培育策略摘要:本文以大学毕业生为讨论对象,在综述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并提出大学生就业能力培育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就业能力缺乏就业市场需求导向的教育培育出来的大学生在知识和技能结构上与人才市场的需求存在脱节,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矛盾日益突出。加强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开发,使高等教育培育出来的各类人才具有就业能力,是解决我国大学毕业生就业难的根本所在。探讨大学生就业能力的结构要素并针对性的提出建设性的对策建议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价值。1.关于大学生就业能力结构要素的理论综述1.1 国外的讨论早在上个世纪 90 年代,就业能力就已成为欧美劳动力市场政策分析和人力资源管理等讨论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讨论工具。各国学者从不同的讨论视角出发对就业能力及其相关问题做出了不同的定义。美国培训与开发协会(1990)定义了 16 项技能,分为 7 个类别:基础能力即学会学习能力;基本胜任力包括阅读、写作、计算能力;沟通能力包括口头沟通技能和倾听能力;开发能力包括自我尊重、动机和目标设定、职业进展能力;适应能力包括问题解决能力、制造性地思考能力;群体效果包括人际技能、团队工作、协商能力;影响能力包括理解组织文化、分享领导能力。美国劳工部 21 世纪就业技能调查委员会(1991)提出 21 世纪就业人员需具备三大基础和五大能力。三大基础是为能力基础,包括阅读、写作、算术/数学、倾听和表达能力;思维基础,包括制造性地思考、决策判定、问题解决、懂得如何学习、推理能力;素养基础,包括责任意识、自我尊重、社交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和正直/诚实。五大能力是资源确定、组织、规划与分配能力、良好的人际关系及与他人合作的能力、猎取并利用信息的能力、对复杂相互关系认知并系统运作的能力、能利用多种科技知识手段进行工作的能力。澳大利亚工商会和商业理事会(2024)从 2001 年开始进行调查讨论,最终发布结果认为就业人员需要具备以下 8 大能力:沟通能力、团队工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创业能力、规划和组织能力、自我管理能力、学习能力、技术能力。1.2 国内的讨论国内近年来关于就业能力的讨论成果逐年增多。较有代表性的如下:郑晓明 2024 年发表《就业能力论》,认为就业能力通过知识的学习和综合素养的开发而获得的能够实现事业理想、满足社会需求、在社会生活中实现自身价值的本领。赵颂平、赵...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MY shop+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欢迎挑选适合自己的材料。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