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棚蘑菇的出菇管理一、前期菇管理1.水分管理。要根据:“结菇水要狠,出菇水要稳,维持水要常。”的原那么进行出菇期水分管理。头潮菇调水,当土缝中出现扭结小白点时应喷“结菇水”,以土层吸足水分不漏料为准;当床面普遍看到米粒大小的菇蕾时,马上调“出菇水”,调至床面土亮晶晶,3~4 小时内吸不干;当大批子实体大豆粒大小时,可再喷 1 次“保质水”,以保证出菇顶峰有充足水分供给。前期菇应采大留小,每采一批菇后,适当喷雾补湿,空气相对湿度保持在 85%左右。2.通风管理。秋季管理注意前期防高温,加强通风。出菇期间保持菇房内空气新奇,防止产生“气害”和“病害”。应适当常开几个窗口通风,保持相对的空气循环。通气速度应缓慢,经验推断方法,可向床面上喷一口烟,能在 20 秒内消逝,那么这样的空气循环速度正适宜。每次调水须结合大通风。刮大风天气,应开背风窗通气。3.温度管理。气温偏高时,晚间多通风,利用昼夜温差调节菇房温度。蘑菇为恒温结实性,昼夜温差超过 8℃就会影响蘑菇的产量,故应调控好温度,防止急剧温差变化。4.病虫害防治。出菇期间,床面有菇,禁止使用任何农药。当菇房内温度高于 17℃时,很容易遭受病虫侵害,因此必须调控好温、湿、气等环境条件,防止高温高湿及闷热状态出现;门窗装纱网防止虫害侵入。当出现虫害时,用适当方式诱杀。当出现病害时,轻微者局部去除用药防治;普遍严重者,那么应将子实体全部去除,针对病情用药防治。当气温低于17℃,病虫危害相应大大地减轻。二、中后期菇管理中后期菇潮期,出菇量逐渐减少,气温渐降,需水量逐渐减少,调水量和次数相对减少。其调水、通气、控温与前期菇根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前期菇管理一般在晚间即气温较低时段进行操作,中午温度高时不操作,而后期菇管理一般在白天操作。中后期明显出现床面无菇落潮间歇,该阶段主要做好养菌管理工作。中期菇落潮后,及时整理床面;后期菇落潮后,应清理老化根状菌索,挑剔老菇根,再用细土粒填平。保持菇房内空气新奇,做好保温工作,让蘑菇菌丝有一个休养生息复壮的时间;在后期出菇期,可适当补施营养液,用 1%碳酸氢铵或 0.5%尿素溶液喷施。同时要做好病虫害预防和覆土层 pH 值调节工作。三、越冬管理当菇房温度自然降到 10℃以下,秋菇结束,即进入蘑菇越冬期。菇房温度 5℃以下,菌丝进入休眠期。做好越冬期管理,可为春菇打下良好的根底。当进入越冬初期,应清理菇床,剔除死菇、老根和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