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沉降中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及来源虽然现在我国大气中微量元素并不是非常多,但是这些微量元素给周围环境带来的影响却是不可忽视的,人们在进行生产和生活过程中都会向大气中排放微量元素,这些微量元素一般都会在颗粒物上进行附着,这些微量元素能够进行远距离传输,对其周围区域的空气环境会造成非常大影响。在大气中的微量元素也是可以利用云气团、降水和沉降的方式对其进行溶解,这样大气中的微量元素才能得到降低。1 大气沉降微量元素的变化特征大气在进行沉降的过程中,可以有效的将微量元素全部进行附着沉降,这样就能有效的缓解大气污染的现象。在进行微量元素沉降的过程中,可以选择湿沉降和干沉降两种方式。假如在对微量元素在进行沉降的过程中,选择干沉降的方式进行沉降的话,大气中的气溶胶粒子与地面、重力的作用下或者与其他物体进行碰撞之后,被去除或者出现沉降的现象,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对气溶胶中的颗粒比较大的颗粒物进行去除,对颗粒相对来讲比较小的物质,这一方法并不是非常适用。利用干沉降进行有效清除颗粒物质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让微量元素在重力的作用下自然降落到植物、建筑物、土壤和水体之中,这样就能有效的将大气中的微量元素进行去除,微量元素的沉降与空气粘滞系数、颗粒的粒径以及密度有着非常的关系。还有一种是艾根核粒子,这种粒子本身的直径就小于 0.1μm,其在进行运动的时候,一般进行的都是布朗运动,其在这种运动的作用下,颗粒之间会进行互相碰撞和扩散,在这个过程中艾根核颗粒就会被有效的消除,或者在地面进行扩散。湿沉降又可分为雨除和冲刷两种过程,雨除是指气溶胶粒子中有相当一部分细粒子特别是粒径小于 0.1μm 的粒子可以作为云的凝聚核,这些凝聚核成为云滴的中心,通过凝聚过程和碰撞过程,云滴不断长为雨滴。当整个大气层温度都低于 0°C 时,云中的冰、水和水蒸气还可生成雪晶。对于那些小于 0.05μm 的粒子,由于布朗运动可以使其黏附在云滴上或溶解于云滴中。一旦形成雨滴或雪晶,在适当的气象条件下就会形成雨或雪,降落在地面上,使大气颗粒物也随之去除。冲刷是指在降雨或降雪过程中,雨滴或雪晶、雪片不断地将大气中的微粒挟带、溶解或冲刷下来,造成了降雨或降雪过程中大气气溶胶的粗、细粒子含量发生变化。通常,雨滴可兼并粒径大于 2μm 的气溶胶粒子。机动车尾气排放、建筑施工、交通運输、冶金工业对大气污染造成的污染非常大,并且这些污染本身就可以直接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