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行漆道前不久与几位朋友一起闲聊,谈论如何做漆,一位朋友无意间的一句“大行漆道”,引起了我的注意,此言虽说有些“霸气”,细心品味,其中颇有几分道理。老子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道之出口,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即”。“人法地,地发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道”通常作为一个至高无上的东西,是一个统一宇宙的概念,也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自然的规律和法则。我们这里所说的“漆”,当然是指天然漆,一种从漆树上流出的液体,俗称“大漆”或“国漆”。“大行漆道”之意就是提示人们,对于漆艺的讨论,首先要尊重客观事物的进展规律,在此基础上,根据“大漆”的自然属性和特点,去讨论、传承漆的文化和艺术,只有符合客观事物的进展规律,才能达到理想的结果。大漆是一种优良的天然材料,它包容一切的特质,含蓄,内敛的光泽,以及多种自然形态的表现,与其它漆质截然不同,这种优秀的漆质本身就具有良好的艺术表现品质,尤其是在对材料关注的当代,大漆的天然质感及其鲜亮的特点使得其它绘画材料望尘莫及。大漆不仅只是一种可用于绘画的材料,其用途广泛,具有“可用、可赏、可疗、可玩”等特点,关注讨论大漆的这些特点,对于进展漆的艺术,传承中华优秀文化,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可用:大漆是一种很好的天然涂料,具有防腐,耐酸,耐高热等特点。漆液源于树木,在木质材料上有着极强的负着力,同时漆液粘连性非常高,“如胶似漆”表明大漆用途广泛的包容性,成为漆艺进展的必要条件。现存史料证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现漆和使用漆的国家,浙江余姚和母渡新石器时期遗址出土的“朱漆木碗”至今已有 7000 多年。战国文献记载,尧禅天下,虞舜受之,作为食器,斩山木而财之,削锯修之迹,流漆墨其上,输之于宫,以为食器……“舜禅天下,而传之于禹,禹作为祭器,墨染其外,而朱画其内。”漆液作为涂料用于器物,从大量出土的文物中得以证实,战国及秦汉时期,在工艺上以有详细分工,出现了大量漆器用品,范围宽广,主要有床榻、棺板、几、俎、琴、鼓、奁、盘、盒等,到了宋代,已有了专门从事漆器买卖的漆行,漆铺,明清时期,漆器的进展非常繁盛,漆器不仅仅作为贵重的生活用品,而在民间也被广泛使用。在古代,大漆不仅用于制造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