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届奥运会上,中国代表团金牌拿到手软,遥遥领先各大体育强国,这种胜利不是个人的胜利,不是团队的胜利,而是体育举国体制的胜利。中国人利用从苏联东欧学来的计划经济下的体育制度,先是在悉尼压倒德国,继而在雅典击败俄罗斯,最终在北京战胜美国成功登顶。这是在国家权力意志支配下动用一切人力和物力资源的举国体制的胜利,不是中国体育的胜利。但辉煌的战绩面前,官方当然不肯承认这种体制的落后和无聊,国家体育总局局长、中国奥委会主席刘鹏公开表示将坚持举国体制,全然不顾外界对举国体制的口诛笔伐。中国从一九九二年就开始进入市场经济时代,但直到现在,体育领域仍旧是计划经济时代的模样,假如我们赞同这种计划经济式的进展模式,就意味着我们赞同国家控制各种资源,垄断生产和消费各个环节,要求所有企业按指令性计划生产,意味着我们回到改革开发之前的状态。中国的举国体制没有退步,它只是被时代甩在了身后而已。中国的事情总是很奇怪,在体育这种应该实行产业化的领域却迟迟不敢放手,相反倒是在教育和医疗这些不应该实行产业化的领域,却是高歌猛进、不管不顾。想当初,中国在赫尔辛基奥运会上颗粒无收,贺龙元帅率中国体育代表团到苏联取经,发现苏联的举国体制是竞技体育进展最可靠的体制,确定了在财力物力有限的情况下集中全国力量办大事的基本思路和进展模式,苏联东欧社会主义阵营向中国派出大批优秀教练,帮助中国在很多体育项目上实现从无到有。直到今日,俄罗斯已经在着手纠正前苏联在重视金牌的同时忽略市场规则、忽略全民健身的偏颇,已经在建立俄罗斯体育的新体制,而坚持举国体制的中国,现在看来是代替了前苏联的位置。举国体制在获得金牌方面的优势其实是非常明显的。比如像射击、举重、跳水、乒乓球和体操这些项目,在大部分国家的商业价值都不高,参加奥运会的很多都是业余或半业余选手。美国体操女队华裔主教练乔良介绍说中国大都是专业运动员才从事体操运动,而美国有大量的业余人士将此作为娱乐,即使像约翰逊和柳金这样的顶尖高手,也都在体操训练之外有正常的私人生活,不会像中国运动员连续几年都住在运动队里,拿到金牌后最大的愿望就是回家。比如郎平率领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其实难度是相当大的,因为美国女排是纯粹的业余选手,都是郎平哄着才参加国家队竞赛的。以前老说中国体育是阴盛阳衰,像柔道、游泳、摔跤、举重、田径、跆拳道、场地自行车这些项目上,中国女选手都有一流的实力,原因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