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究竟什么是虚拟电厂?其资源状况、未来进展空间如何?如何理解虚拟电厂在能源革命和现代能源体系建设中的意义和作用?当前在我国推动虚拟电厂新业态还存在哪些突出问题?如何有效克服这些问题?在这里简要梳理如下。一 什么是虚拟电厂从现有的讨论和实践来看,虚拟电厂可以理解为:是将不同空间的可调节(可中断)负荷、储能、微电网、电动汽车、分布式电源等一种或多种资源聚合起来,实现自主协调优化控制,参加电力系统运行和电力市场交易的智慧能源系统。它既可作为“正电厂”向系统供电调峰,又可作为“负电厂”加大负荷消纳配合系统填谷;既可快速响应指令配合保障系统稳定并获得经济补偿,也可等同于电厂参加容量、电量、辅助服务等各类电力市场获得经济收益。虚拟电厂自本世纪初在德国、英国、西班牙、法国、丹麦等欧洲国家开始兴起,同期北美推动相同内涵的“电力需求响应”。我国同时采纳这两个概念,一般认为虚拟电厂的概念包含需求响应。目前虚拟电厂理论和实践在发达国家已成熟,各国各有侧重,其中美国以可控负荷为主,规模已超 3 千万千瓦,占尖峰负荷的 4%以上;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则以分布式电源为主;日本以用户侧储能和分布式电源为主,计划到 2030 年超过 2500 万千瓦;澳大利亚以用户侧储能为主,特斯拉公司在南澳建成了号称世界上最大的以电池组为支撑的虚拟电厂。“十三五 ”期间,我国江苏、上海、河北、广东等地也相继开展了电力需求响应和虚拟电厂的试点。如江苏省于 2025 年开展了全球单次规模最大的需求响应。国网冀北电力有限公司高标准建设需求响应支撑平台,优化创新虚拟电厂运营模式,高质量服务绿色冬奥,并参加了多个虚拟电厂国际标准制定。二 虚拟电厂的三类资源虚拟电厂赖以进展起来是以三类资源的进展为前提的。一是可调(可中断)负荷,二是分布式电源,三是储能。这是三类基础资源,在现实中,这三类资源往往会糅合在一起,特别是可调负荷中间越来越多地包含自用型分布式能源和储能,或者再往上进展出微网、局域能源互联网等形态,同样可以作为虚拟电厂下的一个控制单元。相应,虚拟电厂根据主体资源的不同,可以分为需求侧资源型、供给侧资源型和混合资源型三种。需求侧资源型虚拟电厂以可调负荷以及用户侧储能、自用型分布式电源等资源为主。供给侧资源型以公用型分布式发电、电网侧和发电侧储能等资源为主。混合资源型由分布式发电、储能和可调负荷等资源共同组成,通过能量管理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