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育孩子的自信心第一,赏识孩子的点滴进步幼儿时期,成人对孩子信任、尊重、承认,常常对他说你真棒,孩子就会看到自己的长处,肯定自己的进步。假如我们实行指责的态度,孩子的自信心就会受到损害,这个时候就不像掌握技巧那样简单了,孩子可能永远做不成这件事情。所以,家长要以正面鼓舞为主,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不盲目地拿孩子和别的孩子比较,而是多拿孩子的过去与现在比较,让孩子知道自己进步了,从而产生自信心。第二,制造机会,在实践中培育孩子自信心假如孩子不放手让孩子走自己的路,他就永远不会走路;假如你不给孩子足够的信心,他就永远不会有高飞的念头。所以,家长要多制造机会,让孩子多点参加社会实践,在实践中培育孩子自信心。例如,你可以给他一些容易完成的任务,摆碗、盛饭、到信箱拿报纸等,他做到了就对孩子多加表扬。有时也帮他做一些比较困难的事,如洗手绢、擦皮鞋、整理玩具等,会做了更要大为表扬,为孩子树立自信心。另外,早上起床和晚上睡觉要让孩子自己穿脱衣服,可以锻炼他们的独立性。须知自信心和独立性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不是抽象的。第三,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培育孩子自信心的条件是让孩子不断地获得成功的体验,而过多的失败体验,往往会使孩子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因此,老师、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进展特点和个体差异,提出适合其水平的任务和要求,确立一个适当的目标,使其经过努力能完成。另外,对于缺乏自信心的孩子,要格外关怀。如对胆小怯懦的孩子,要有意识地让他们在家里或班级担任一定的工作,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培育自信。当孩子试着做一件事而没有成功时,我们应避开用语言证明他的失败。总之,家长不要过分干涉孩子的自由和思想,是会导致孩子缺乏信心的。由于父母对孩子过度的限制,总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使孩子无所适从,结果使孩子变得谨小慎微,人云亦云,缺乏独立思考能力。所以,父母不实行干涉式教育,因为,这样孩子担心自己的独立行为会影响父母对自己的看法,甚至会惹父母不兴奋,父母会因此用打的方式解决问题,所以他们就形成遇事时第一时间认为自己没有信心解决。第四、培育孩子的专长每个孩子天赋是各异的,能力方面也各有千秋。通常的孩子在智力和能力上难辨优劣,但孩子进入小学后,衡量标准就集中在学习分数上,这就使擅长学习的孩子常受表扬,而学习稍差的孩子常受批判,由于学习成绩不如意而产生自卑,丧失了自信,不利于形成健康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