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或多或少总会遇到老板把你劈头盖脸的骂一顿,然后跟你说一句去工作吧,呵呵,然后你就带着委屈、怨恨的心去工作了 NONONO,你一定要学会越战越勇,在老板的批判中成长起来! 英国学者利斯特曾说过:我能想象到的人的最高尚行为,除了传播真理外,就是公开放弃错误。是的,错误并不可怕,批判也不可伯,关键在于你怎样去认识它们、对待它们。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从批判中汲取营养,这样,你就会逐步走向成熟,走向成功。 站在老板的角度转换批判 当上级批判自己时,假如感到难以接受,这时换个位置,设身处地地从领导的角度考虑一下:假如我是领导,会怎样对待犯了这种错误的下属能够丧失原则、放任自流、姑息迁就吗这样一来,往往就会心平气和了,就会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了。只是局限于自我的角度考虑问题,常常会感情用事,陷入狭隘、偏执、片面的泥潭难以自拔。实际上,对于许多问题的思考,适时转换思维角度,会进入别有洞天、豁然开朗的境界。 站在公司的角度看待批判 在组织系统中,领导对下属有着法定的监督、控制、指导等权力。当下属出现与组织的统一运作相背离,或不协调、有误差的行为时,领导有责任对其进行批判指正,这是勿庸置疑的。假如任其而为,那就是领导的失职。他就会因此而受到更上一级领导的批判、惩处。所以说,领导是在履行职责,对事不对人。作为下属应当具有这种起码的组织观念,被批判时不应有领导故意找自己的碴,跟自己过不去的想法。这种想法不但于改正错误无益,还会形成抵触情绪,影响与上级的正常工作关系和同志感情。 别过于计较批判方式 英国学者帕金森说:即使在私下,不破坏和谐融洽气氛与亲热合作的批判都是很难做到的。批判确实是件不容易掌握的事情,既要对方认识到错误的危害性,又要做到不伤其自尊,欣然接受之,还要以此增进双方的信任感,往往很难同时做到这一切。由于每个领导的工作方法、修养水平、情感特征各不相同,对同一个问题的批判方式就会表现出明显不同的差异。和风细雨式的批判好接受,而疾风骤雨式的批判就让人难以忍受。然而,作为下级,不可能去左右上级的态度和做法。应当认识到,只要上级的出发点是好的,是为了工作,为了大局,为了避开不良影响或以免造成更大的损失,哪怕是态度生硬一些,言辞过激一些,方式欠妥一些,作为下级也要适当给予理解和体谅。 急于推卸责任,效果适得其反 美国学者戴尔卡耐基通过多年的观察、讨论表明,任何教训、指责,都会使人感到伤了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