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履薄冰的创新者丁世弼不愧是众望所归的连坛圣手,连环画代表作《红楼梦》《渔岛怒潮》一经推出,即刻呈现抢购风潮。今日中午在南昌华锋店拿到,下午上网看贴,已有网友酷评面世,关于是否原稿印刷的猜想甚嚣尘上。我要说的是,如今的连环画再版虽渐呈牛势,但连环画其实还很脆弱,有如惊鹿,追赶得越急,消逝得越快。如此好书,假如没有热心连友出资重版,指望一些毫无市场眼光、急功近利的出版单位出版,无异天方夜谭。我们首先要那位传说中的者,使我们重睹佳作芳华;我们还要学会宽容,多着眼于这部名作的艺术价值讨论,以取得欣赏感觉上的最大满足—这,也许是一种在无奈的情境下最积极的选择。那么,就让我们抖落一身俗气,仅仅着眼于丁世弼作品的本身,着眼于丁世弼的艺术生平和有关言论,作一番纯粹的艺术分析吧!近现代国画人物画在传统的白描基础上,通过借鉴山水、花鸟画的皴擦、点染技法,不断融合新机,使笔墨的表现力更加丰富多彩,主要表现在对线描一般概念的突破上。随着用笔的变化和进展,它不仅是中锋用笔而单纯勾勒的长短线,并且广泛实行侧锋用笔(用时纯粹是卧笔)。瘦劲的线条、泼辣的皴擦、精致的构图,表明丁世弼是这条漫漫长路上的佼佼者。皴法多用在刻画大体轮廓中的细部结构或特征上(用笔多属侧锋),擦法是在勾皴的基础上作加强质量感的复笔技巧(用侧锋干笔)。如在《渔岛怒潮》上册第 7 页中以皴擦法表现老会长眉额部位的特征,并和额头勾线呼应而形成前额整体。面部则着重颔部和颧部的形体特征来描绘,加之面部皱纹和眉、须、发的皴擦而构成总体效果。《红楼梦》中描绘有花纹装饰的衣服褶纹,大胆运用皴擦和大块墨色表现,并以明暗的转折变化来烘托人物动态。我们看到,丁世弼的皴擦运用多在描绘形体轮廓的细部结构和物象特征上,恰当地反映了物象结构关系,做到了下笔有物。我们从丁世弼的意笔技巧里,还领略到用笔的果断和气概,也就是指用笔表现物象的准确性和概括性。如在《渔岛怒潮》上册第 117 页老会长的裤腿是取意笔着墨的,在用笔上按其形体变化自上而下、由实到虚,并借笔势的走向,显示衣服褶皱的转折势。图中的日常器皿,采纳恰当的皴擦来表现明暗对比和质感。在丁世弼的画面随处可见点厾法。点法不能单独表现物象,但作为陪衬手法,对于处理空间层次和调节虚实变化却能起到微妙的作用。如在《渔岛怒潮》第 10 页中大量用点厾法来表现海滩情景,如海浪中的斜点表现了激浪四溅,浅滩上的横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