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是我读书画家沈亮读书如读人,因人不同,感悟不一。案头,摆着一位比我年长的朋友、著名书画家沈亮的书画结集:《沈亮山水画集》(福建美术出版社,1994 年 5 月);《沈亮花鸟画集》(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01 年 2 月);《沈亮书法作品集》(海潮摄影艺术出版社,2024 年 2 月);《中国山水画导学》(中国文联出版社,2024 年 3 月);《芳踪觅韵——沈亮四季百花图谱》(时代出版社,2024 年 4 月)。我的目光时时落在这些书本上,已经翻阅好几天了,却又迷恋得不愿离开。我企望走近她们、亲近她们,可总有些不安。这些结集,像梦中的丽人只能用感觉和心智去抚摸。后来,我终于想到了两个字,也许能概括出画家近七十年来痴迷于艺术创作的精神。那就是“至诚”。站在“至诚奉献”艺术长河前沿的沈亮,没有喧哗、也没有高调。在这五部作品里,我时常感觉到他像蜜蜂那样,默默地采蜜、默默地奉献,给受众以最美最甜的精神食粮。沈亮多才多艺,诗、书、画项项优秀,山水、人物、花鸟,科科投入,样样出精品。我与他神交多年。当我在任海峡姐妹杂志社副总编时,就欣赏过他那些笔墨恣肆、敷彩沉稳、结体奇倔的书画作品。后来,又陆续在报刊、展厅读到他的一批花鸟、山水画;再后来,又一连收到他出版的书画集。他的多产,不得不让我佩服他的智慧和勤奋。在我的印象里,不少画家和艺术的相遇往往带些“宿命论”的缘分。沈亮在这方面没有传奇的情节,但有一点他从小就沐浴在良好的艺术氛围中。父亲是位书画爱好者,与著名画家陈子奋交友深。所以,耳濡目染的大都与中国画艺术有关的东西。潜移默化,小学时沈亮的画作就在市里展出,一鸣惊人,受到专家的好评。从此,在中学、在大学,他像饿慌牛犊,一头扎进艺术天地,贪欲地汲取中西文化艺术,丰富了自己的艺术语言,形成了个性鲜亮的绘画风格。应该说,是绘画艺术本身诱惑致使沈亮至诚地投身于艺术创作,并时时撞击出创作的灵感,使得有许多人的掌声和鲜花献给他。但与当代一些年轻的画家比,沈亮这一代画家可能更多地是付出了常人难能理解的辛苦,甚至是宝贵的青春时间。艺术毕竟是诱人的,问题在于在当今那有点急功近利的浮躁画风中,你要以什么态度去选择,或者说以什么精神去应付。沈亮对这个问题回答得很完美。他对生活是热爱的,对艺术是投入的。但他不会轻易地放弃任何一点搅乱他进入艺术的意象。他始终拥抱着一种心智和热情:继承与创新。正如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著名美术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