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临床诊断治疗相关进展摘要:子宫颈癌是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起源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筛查发现子宫颈上皮内瘤变并积极治疗是预防子宫颈癌有效的措施。本文从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高危因素及病理分型诊断入手,探讨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与治疗的相关进展。关键词:子宫颈上皮内瘤变;诊断;治疗中图分类号:R737.33 文献标识码:ADOI:10.3969/j.issn.1006-1959.2024.06.018ProgressinClinicalDiagnosisandTreatmentof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WANGXiu-feng(DepartmentofObstetricsandGynecology,XiaoZhanHospital,JinnanDistrict,Tianjin300353,China)Keywords: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Diagnosis;Treatment子宫颈癌发病率近几年明顯上升且患者趋于年轻化,作为妇女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严重威胁着妇女的健康。子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intraepithelialneoplasia,CIN)是与子宫侵润癌密切相关的一组癌前病变,是指把子宫颈上皮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癌前病变过程,常发生于 25~35 岁妇女。该病变的发生与吸烟史及性生活过密切相关,此外,还有病毒感染、口服避孕药以及性传播疾病等。CIN 反映了子宫颈癌发生进展的一个连续过程。有报道指出,从 CIN 进展至宫颈癌要经历大约 10 年左右的时间,因此对 CIN 积极治疗是预防宫颈癌的有效措施,目前对 CIN 的诊断及治疗也引起了广泛的重视[1]。本文就近年来子宫颈上皮内瘤变的诊断和治疗相关方面的进展进行综述。1CIN 的高危因素及病理分级1.1 人乳头瘤病毒(humanpapillomavirus,HPV)感染 HPV 感染与CIN 和宫颈癌的发生密切相关[2],讨论发现,99%的 CIN 和宫颈癌患者都存在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其中 70%是由 HPV16 和 HPV18 感染引起的[3]。HPV 感染率高低主要取决于人群的年龄和性行为习惯,性活跃的妇女感染率最高,感染的高峰年龄在 18~28 岁。大部分妇女的感染为一过性,一般在 8~10 月内转阴。根据 HPV 的致瘤性,将其分为高危(HR)-HPV 和低危型(LR)-HPV,而 HR-HPV 的持续感染是 CIN 和宫颈癌发生的高危因素。1.2CIN 的病理学诊断和分级 CIN 分为 3 级,反映了 CIN 发生的连续病理过程。轻度异型(Ⅰ级):上皮下 1/3 层细胞核增大,细胞极性正常,且异常增生上皮细胞多出现于宫颈上皮层内,细胞核存在异型性和核分裂象,于病变处可见感染;子宫颈上中度异型(Ⅱ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