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讨论是促进老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老师是教育的主要实施者和传承者,老师自身素养与专业素养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育教学的质量。一线老师要有较高的人文和道德修养,做到“身正为范”;要通过学习和研修促进自己的专业进展,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学技能和教学质量,做到“学高为师”。近年来,老师培训的力度不断加大,国培、省培、市培及校本培训等都为老师提供了专业成长的良好平台。老师必须在各级各类培训的基础上,积极学习、主动讨论,将教育理论、教学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促进自身专业进展,提升自身专业素养。一、加强学习讨论不断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当前,无论国内还是国际对“核心素养”“学科素养”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日前发布的《中国学生进展核心素养》总体框架,对学生进展核心素养的内涵、表现、落实途径等做了详细阐释。作为教育主力军的一线老师,应积极学习“人的素养”“学生素养”“学科素养”“专业素养”所包含的内容,不断更新知识体系,跟上时代的步伐。1.提高自身人文素养老师素养是老师在学习、教育、教学及教研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决定其教育教学效果、影响学生身心进展及学业学习的心理品质的总和。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就要广泛涉猎本学科以外的社会、科学以及人文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水平。这种人文积淀,既有利于老师自身的专业进展,又能较好地调动和激发老师的内在动力,还能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2.提高自身专业素养各学科的知识和方法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也在不断地更新与进步,老师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理论和技术,特别是在当前“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老师只有掌握信息技术及其在教学、教研上的应用,不断讨论教育信息技术与互联网资源在课程整合与教学中的应用,才能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更好地适应现代社会进展的需要。3.注重学科素养与老师专业素养相结合老师的专业素养不仅强调老师对学科知识的掌握和理解程度,而且要求老师在熟练掌握学科知识的基础上,用高超的教学技能和艺术,高效地开展日常教学活动。以数学学科为例,老师要用独到的数学眼光、敏锐的数学思维、准确的数学语言处理好数学教学中的每一个问题,进而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用数学的思维分析、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的数学能力和素养。老师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还要关怀学生“核心素养”的进展,讨论青少年学生的心理和行为特点,讨论学生到底关注什么、需要什么,只有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