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胡总书记中央党校 6.25 讲话心得体会科学进展呼唤民族生态道德胡锦涛总书记 6 月 25 日在中央党校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我们要建设的小康社会,是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进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生态文明是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又是社会全面进展、全面进步的重要标志。良好的生态道德是保护和建设生态文明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最近太湖蓝藻影响了无锡市几百万人的饮用水。民族生存正在急切地呼唤民族生态道德。因此,以胡锦涛总书记讲话精神为指导,大力加强全民族的生态道德教育,提高全民族的绿化意识和生态环境意识,对于深化贯彻科学进展观,对于全面建设生态良好的小康社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的基础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要求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推动科学进展。科学进展充分体现了人类社会的进展规律。人类文明以生态文明为基础,就是人类社会进展的一条重要规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自觉遵循这条重要规律。尊重自然规律,保护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进展的基本条件。我们都知道,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是人类生命的摇篮。 树叶蔽身,摘果为食,钻木取火,构木为巢 ,是森林孕育人类文明的真实写照。森林为早期人类提供了隐蔽的住所、丰富的食物、遮体和制造工具的材料。人类祖先是逐步从森林中走出来的。无论是亚洲还是非洲古猿,大多都诞生在于森林环境中,生活繁衍在茂盛的原始森林中。在世界古代文明中,中华文明是东方文明的代表。中华文明的演变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生态文明的演变。周口店北京人洞穴里的文物考古证明,远古时期的森林养育了中华先民。在中国古代的周秦时期,西北地区林草茂盛,秦陇大地成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违反自然规律,破坏生态环境,是人类文明衰落的根源。回顾历史,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以及我国古黄河文明的发祥地,都曾经是森林茂密、水草丰盛的地方,由于生态环境被破坏,导致了古文明的衰落和转移。古巴比伦文明诞生在沃野千里、林海茫茫的两河流域,由于大量砍伐森林,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原来大片森林、草原变成沙漠,古巴比伦文明因此而衰落。尼罗河流域孕育了古埃及文明,森林和草原的消逝使尼罗河文明消逝下去。印度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早在公元前 30XX 年就在印度河流域繁荣起来。但随着森林砍伐、草原破坏、人口增加,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