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学校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法律规范中小学生作业管理,根据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印发中小学生减负措施的通知》(教基[2024]26 号)、《XX 县中小学生减负实施方案》(X 教发[20XX]X 号)、XXX 县贯彻落实《XXX 省法律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管理暂行办法》实施方案和《XXX 县减轻中小学课业负担实施方案》(XX 办[20XX]XX 号)文件相关要求,特制定本校关于加强中小学生作业管理实施方案。 一、加强对作业的讨论 充分认识作业的育人功能,关注学生积极的作业情感体验。要把作业讨论作为校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在充分了解学情的基础上,突出作业讨论在备课环节中的地位。作业内容要与教学目标保持一致,切实做到教、学、评一致,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二、科学设计作业 作业的设计、布置与评价要基于课程标准,关注学科核心素养,充分尊重学生的身心进展特点、认知规律和个体差异,促进学生学习品质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提倡老师布置作业之前老师先做学生作业,以确保作业难度水平与课程标准要求一致且数量适当。建立作业资源库,杜绝作业布置的随意性。不得将各种练习册、复习资料不加选择地作为作业使用。 三、创新作业形式 老师要坚持“零起点”教学,根据学生实际和学习内容布置系统性、多样性、趣味性的书面作业、实践性作业和探究性作业,积极探究布置跨学科综合性作业。 四、合理布置作业 应采纳“基础作业+特色作业”的模式,“特色作业”要体现分层,灵活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作业应当堂布置,不能只通过短信、QQ、微信等媒介布置作业,需书写的课外作业不得要求学生在电子设备上完成。不布置重复性和惩处性作业,不给家长布置作业。 五、严控书面课外作业总量 学校加强各学科作业统筹,控制总量。小学一、二年级不布置书面家庭作业,但可布置适合儿童年龄特点的作业,如课外阅读、口语交际、探究活动、手工制作等阅读、实践体验类作业。三至六年级家庭作业总量不超过 1 小时。初中家庭作业总量每天不超过一个半小时,高中也要合理安排作业时间。作业难度水平不得超过课标要求,不得布置由家长完成或需要家长代劳的作业。三至六年级个别学生晚上 10 点前、初中个别学生晚上 11 点前确有困难,不能完成书面课外作业的,第二天向老师说明情况后可以缓交作业。寒暑假期间的书面课外作业般每天平均用时小学不超过 1.5 小时,初中不超过 2.5 小时,高中不超过 3.5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