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冷地区大空间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保温措施分析摘要:哈尔滨站改造工程是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政府的重点工程,由于工期需求,北广场地下交通枢纽主体结构工程面临着不间断冬季施工问题。虽然,当前对于冬季施工有着相应的技术法律规范和措施,但由于本项目的主体结构工程占地超过 3 万平米,高度 14m,如此大空间主体结构的冬季施工在国内尚属首例,加之现场周边环境复杂,人口密集,假如施工措施不当会带来无法预知的风险,这无疑给北方地区冬季城市轨道交通的施工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因此,针对寒冷地区冬季的混凝土连续浇筑施工问题,有必要选取有效的保温措施,确保混凝土质量。文章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实行保温棚法的施工技术方案,通过热传导理论分析了大空间保温棚的热量计算及能源消耗,总结出一套“寒冷地区大空间混凝土结构冬季施工保温措施”,实现主体结构在冬季的连续混凝土浇筑施工,并保证工程质量,为今后类似工程的开展提供相关依据。关键词:大空间主体结构;寒冷地区;保温棚1 概述我国北方寒冷地区冬季漫长而寒冷,特别在黑龙江省,冬季最低气温可达-30℃以下。根据《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JGJ104-2024)的规定,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5 天小于 5℃,即进入冬季施工;当室外日平均气温连续 5 天大于 5℃时,解除冬期施工。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一般要避开在冬季开展,但是随着市政建设工程越来越多,北方寒冷地区的大部分工程都面临着工期紧问题,迫不得已需要在冬季开展连续施工,以保证工期。混凝土质量是大型建筑结构工程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浇筑的混凝土假如受冻,混凝土中的水将会结冰,不仅体积增大而且不再参加水化作用而导致混凝土各项物理力学性能急剧下降,达不到设计要求,及时能够达到强度设计要求,但是也会导致混凝土的耐久性不足。因此,对于冬季施工工程而言,在冬季低温环境中必须实行必要的保温措施来防治混凝土遭受冻害,从而保证整个结构工程的质量和工期。保温棚法是我国逐渐进展起来的一种冬季施工工艺,随着冬季施工快速进展,逐渐在国内因地制宜的出现了满堂红式保温棚、悬索式塑料保温棚等各具特色的方式。但是施工的混凝土结构和建筑物所处的位置、形状对保温棚的形式,而且保温棚的材料消耗、能源消耗和加热设备等都需要充分论证。本项目由于占地空间大,空间高,因此对保温棚的结构形式、加热方式、能源消耗等进行分析。2 工程概况本项目为哈尔滨站改造市政配套工程北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