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提高现代学校管理效能的思考管理效能是指管理部门在实现管理目标过程中所显示的能力和所获得的管理效率、效果、效益的综合反映。它是衡量从事管理工作结果的尺度,是管理系统的整体反映。追求效能的不断提高,是管理活动的中心和一切管理工作的出发点,是管理的生命所在。最大限度地提高学校的管理效能,既是学校管理者工作的出发点,又是工作的落脚点。学校管理者要意识到,无论多么好的管理理念、多么健全的管理制度、多么有效的管理机制,只有通过人才能实施和完成,只有把人的积极性、制造性调动起来,才能解决学校管理中的根本问题,学校管理的效能才会得到真正的提高。确立“老师第一。工作第二”的新观念现代管理理论认为:管理是一种激活,是一种整合,是一种协调。即追求对人能力的最大激活,对物等资源的最有效的整合,对人与物关系的理想协调。可以看出,在管理中人的因素是第一位的,也是最重要、最活跃的。因而,强调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是提高学校管理效能的关键。(1)知人善任,让每位老师有展现才能的舞台。每位老师的道德品质、工作态度、专业知识、爱好特长均有其各自的特点。假如让这些特长、才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那么,这是多么巨大的人力资源,它将有力推动学校各项工作的进展。因此,校长首先必须全面了解老师,在此基础上,尽其才,尽其能,让他们去干最能显示自己才能的事,这无疑将会激发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2)处理好老师个体进展与学校进展的关系。进展是时代的主题,也是教育最响亮的名字。学校因进展而产生,因进展而存在,因进展而进展。学校在关注自身进展的同时,同样必须关注个体的进展,当然包括老师自身的进展。老师一般都有着强烈的成就动机,只有建立符合老师与学校共同进展的要求,老师的主观能动性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因为,他们将会认识到自身的进展离不开学校的进展,学校的进展能促进自身的进展,两者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3)加强情感激励,使老师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美国哈佛大学的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通过讨论发现,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 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到 80%~90%。这就是说,同样一个人,在通过充分激励后,所发挥的作用相当于激励前的 3~4 倍。因此,校长要力戒官僚主义和随意发号施令,充分尊重、信任和依靠老师,哪怕是布置工作也要做到三分含情,七分叙理,做到情理交融,切不可以权压人。在生活上、工作上、学习上要想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