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综合性大学《艺术概论》教学的几点思考摘要:人文教育是一种旨在培育具有广博知识身心健康的人。本文从如何在综合性大学《艺术概论》教学中施加人文影响这一问题入手,从教学定位、营造人文氛围、凸显文化影响、多元教學法四个方面对课程教学作思考。关键词:综合性大学《艺术概论》课程人文氛围《艺术概论》课程是艺术学的分支学科和艺术教育课程,这一课程过去主要用于专业艺术院校的艺术基础理论课程。随着一些综合性院校和理工农林院校开设艺术类专业,这一课程设置更为普及。然而,作为一名在综合性大学艺术学院主讲多年《艺术概论》课程的老师,我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这样一个问题:综合性大学和其他专业艺术院校、理工农林院校的艺术概论教学是否应该有区别,假如有,那么区别又在哪里?我结合教学体会谈谈看法。一、确定教学诉求,找准教学定位就艺术专业学生而言,《艺术概论》教学的首要任务是传授关于艺术的基本概念和主要观点,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艺术认识水平和创作的自觉性。而对于综合性大学的学生而言,“艺术概论”还具有“通识”的作用。这一“通识”规定了“艺术概论”既需要培育学生运用理性思维去把握艺术,更需要通过“非专业化”的人文训练,塑造一个具有一定人文素养的“文化人”。由此,我认为,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概论》教学需要既有“专”的一面,又有“博雅”的一面,只有这样才能使综合性大学的艺术教育成为培育既具备专业艺术能力,又具有丰富的人文素养的“艺术”“文化”人。综合性大学在传授专业艺术知识的同时必须注重“人文”的熏染。只有通过这样的“人文”熏染,才能真正意义上塑造具有一定艺术修养的“文化人”,而不是有“技”无“道”的匠人。“艺术概论”对艺术理论的“概论”性质使其天然地适应综合性大学艺术专业学生的“通识”。这就确定“艺术概论”教学不追求理论的深度而重视包容的广度。在讲述艺术范畴和基本用语时,尽可能以大多数人了解的经典艺术作品为例证,做到深化浅出。例如在《艺术概论》教学第一课中,我即以“艺术是什么”开篇,通过大量实例来引导学生思考艺术所具有的一切可能,不同时代艺术观念的矛盾和冲突,现代艺术对传统艺术概念的瓦解,等等。由此,我引导学生知晓,艺术家并非首先考虑什么是艺术然后才进行艺术创作的。艺术只为何用?在此基础之上,引导戏剧和音乐专业学生去读尼采的《悲剧的诞生》,理解和感受“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原来的形而上”,“只有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