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师负责制下的讨论生德育工作新模式探究与思考摘要:现代社会对人才的特别要求决定了讨论生德育工作创新的紧迫性。此讨论分析了新时期下导师负责制讨论生德育的特点和目前我国讨论生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比较了国内现有讨论生德育工作的 3 种模式,提出面对知识创新的导师负责与学校(院)德育专职小组相结合的德育工作创新模式。关键词:讨论生培育;德育教育;创新模式讨论生德育工作是讨论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育“高、精、尖”人才的一个重要环节,它的成功与否不仅关系着讨论生自身能否健康成长,而且也将影响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近年来,全国高校纷纷就新时期如何加强改进讨论生德育工作进行了各种探究,但是讨论生德育仍然是大多数高校德育工作的薄弱环节。本文在分析近期导师负责制讨论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比较国内现有讨论生德育工作的模式及不足,提出面对知识创新的导师负责与学校(院)德育专职小组相结合的德育工作创新模式。一、近期导师负责制下讨论生德育工作的特点导师负责制最早在英国牛津大学实行,我国实行的导师负责制就是借鉴国外经验,在讨论生培育过程中实行导师负责与集体培育相结合的模式,将竞争机制引入到讨论生教育,进一步明确导师的责任和权利,保障讨论生的培育质量。但新时期特别是 21 世纪高等教育,导师负责制下讨论生德育工作呈现出新的特点。1.差异性随着讨论生招生政策的改变,讨论生的情况变得越来越复杂,诸如分为学位型和专业型,讨论生生源呈现年龄跨度大,且讨论生学历层次高,相对本科生,思维开阔,社交面广和知识面宽,由此造成讨论生价值观念的复杂性;此外,不同专业的讨论生其心理特点和目标追求有很大不同,因此进行讨论生德育工作需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差异性。2.评判标准的片面性评价标准往往具有很大的主观性,评价准则也因人而定。在讨论生德育工作中,讨论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深受其导师的影响,因为导师是讨论生专业培育目标的设计者,更是讨论生质量培育的监控者,讨论生不管是人格成长,还是治学态度,都潜移默化地以自己导师作为参照。3.偶然性讨论生不像本科生那样,有统一的学习班组群体,由于各自老师的科研方向和任务不一样,讨论生基本分散在不同的实验室或其他空间进行学习和讨论,这种学习和科研的分散性,使得讨论生德育教育具有较大的偶然性,讨论生德育教育不仅需要集中的教育和熏陶,还与日常的点点滴滴琐事密切相关。4.人格的创新性讨论生德育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