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执业医师考试辅导 中西医结合内科学第五单元 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血液及造血系统疾病缺铁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白细胞减少症与粒细胞缺乏症急性白血病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缺铁性贫血 考情分析 历年本节执业医师主要考辨证论治,诊断少量考到;助理只少量考过西医病因。 缺铁性贫血(IDA)是指体内贮存铁缺乏,影响血红蛋白合成所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特点是骨髓、肝、脾等器官组织中缺乏可染色性铁,血清铁浓度、运铁蛋白饱和度和血清铁蛋白降低。本病为贫血中最常见的类型,也是最常见的营养素缺乏症。 本病可归属于中医学“血劳”、“萎黄”、“黄胖”、“虚劳”等范畴。 西医病因 1.损失过多 慢性失血是引起缺铁性贫血的主要原因。如慢性胃肠道失血、食管裂孔疝、食管或胃底静脉曲张破裂、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消化道息肉、消化道肿瘤、寄生虫感染和痔疮等;咯血和肺泡出血,如肺结核、支气管扩张和肺癌等;月经过多,如宫内放置节育环、子宫肌瘤及月经失调等。 2.摄入不足 生长期婴幼儿、青少年和月经期、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需铁量增加,一般食物中铁含量不能满足机体需要而缺铁。 3.吸收不良 游离铁主要在十二指肠及小肠上段黏膜吸收,吸收不良可导致缺铁性贫血。 中医病因病机 多由先天禀赋不足、饮食失调、长期失血、劳倦内伤、妊娠失养、病久虚损、虫积等引起脾胃虚弱,血少气衰所致。 病位在脾胃,与肝肾相关。 基本病机:气血生化不足。 本病多属虚证,也有虚实夹杂之证。 临床表现 1.贫血本身表现 皮肤粘膜苍白,疲乏无力,头晕眼花,记忆力减退,眩晕等。 2.组织缺铁症状 (1)精神和行为改变 如疲乏、烦躁和头痛在缺铁的妇女中较多见;缺铁可引起患儿发育迟缓和行为改变,如烦躁、易激惹、注意力不集中等。 (2)消化道黏膜病变:如口腔炎、舌炎、唇炎、胃酸分泌缺乏及萎缩性胃炎。常见食欲减退、腹胀、嗳气、便秘等。部分患者有异食癖。 (3)外胚叶组织病变:皮肤干燥,毛发干枯脱落,指甲缺乏光泽、脆薄易裂甚至反甲等。 疾病关键词:慢性失血+化验+血清铁降低=缺铁性贫血 诊断 IDA 诊断包括以下 3 方面: 1.贫血为小细胞低色素性:男性 Hb < 120g/L ,女性 Hb < 110g/L ,孕妇 Hb < 100g/L ; MCV(红细胞平均体积)<80fl,MCH(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 27pg,MCHC(平均血红蛋白浓度)<32%。 2.有缺铁的依据:符合贮铁耗尽(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