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放射治疗质量保证方案一、患者剂量控制1.剂量控制1.1 剂量学:1)肿瘤剂量要求准确。2)肿瘤的治疗区域内,剂量分布要均匀,剂量变化不能超过±5%,即要达到>90%的剂量分布。3)射野设计应尽量提高治疗区域内的剂量,降低照射区正常组织受量范围。4)保护肿瘤周围重要器官免受照射,至少不能接受超过其允许耐受量的范围。1.2 放射源:依据临床治疗需要,选择合适射线种类和射线能级。1.3 治疗设备:1.3.1 医用直线加速器1)每日监测 X 射线的稳定性(误差 3%),电子线的稳定性(误差 3%),激光灯(误差 2mm),光距尺(误差 2mm)。2)每月监测 X 射线的稳定性(2%),电子线的稳定性(2%),监控剂量稳定性(2%)、X 射线中心轴剂量稳定性(PDD、TAR、TPR)(2%),电子线中心轴剂量稳定性(PDD)[2mm(治疗深度)],X 射线平坦度稳定性(2%),电子线平坦度稳定性(3%),X 射线,电子线对称性(3%),射野与光野的一致性(2mm 或一边的 1%),机架机头角度指示(1°),楔形板装置(2mm),托盘和附件位置(2mm),射野大小指标(2mm),十字线的中心精度(2mm),治疗床位置指标(2mm 或 1°),楔形板和挡块插槽锁(正常),光阑对称性(2mm),野等亮度(正常)。2/103)每年检测 X 射线及电子线剂量校准的稳定性(2%),X 射线射野输出因子稳定性(2%),电子线限光筒输出因子稳定性(2%),中心轴上参数的稳定性(PDD、TAR、TPR)(2%),离轴比的稳定性(2%),所有治疗设备的透射因子(2%),楔形因子的稳定性(2%),机器剂量检测电离室线性(1%),X 射线随机架角度变化的稳定性(2%),电子线随机架角度变化的稳定性(2%),离轴比随机架角度变化的稳定性(2%),旋转模式(企业标准),机头等中心旋转(2mm 直径),机较等中心旋转(2mm 直径),治疗床等中心旋转(2mm 直径),机头机架和治疗床的等中心轴综合偏差(2mm 直径),辐射等中心和机械等中心的一致性(2mm 直径)、床面下垂(2mm)、床垂直移动(2mm)。1.3.2 模拟定位机1)每日监测激光灯(2mm),光距尺(2mm)2)每月监测野大小指示(2mm),机架、机头角度指示(1°),十字线的中心精度(2mm 直径),焦点轴指示(2mm),透视影像质量(基线值),辐射野与光野的一致性(2mm 或一边的 1%),自显机(基线值)。3)每年检测机头等中心旋转(2mm 直径),机架等中心旋转(3mm 直径),治疗床等中心旋转,机头(4mm 直径)、机架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