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井三村文明村申报材料柏井镇柏井三村位于XX县区25公里处,人口情况525户,人口1241人,全村占地面积5158.7亩,耕地2240亩,全村分7个村民小组,其中农户427户1192人,紧靠307国道和太旧高速公路,是以农业种植为主的行政村。近年来,在乡党委、政府及村委会干部的带领支持下,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带领全村广大群众,努力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积极开拓,勇于创新,大力发展种植产业,村民的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在抓好经济建设,共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同时,以建设文明新村为目的,从每个家庭、每个村民入手,认真实施文明建设的“整体工程”,不断提高全体群众的整体素质,基本实现了内增凝聚力,外增吸引力的目标。一、强化思想教育、提高文明素质抓好思想教育,是推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关键。由于农村经济利益分散化、多元化、地方化和个人化,一些村民特别是青年农民集体主义观念和道德责任感淡化,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滋长,艰苦创业精神和传统美德沦丧。据此,我们坚持“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志”的指导思想,着力从解决本村村民的精神动力入手,坚持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党员,教育群众,提出了“讲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创文明新村”的目标。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开展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加强社会公德、村民道德、家庭美德教育,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积极开导我村村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关系,激励村民爱家乡、护环境,为发展集体经济,改变村容村貌做贡献。如今的村风正、民风好,提高了群众的整体素质,为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奠定了坚实的思想基础。二、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落实农村危房改造差异化补助政策,帮助户农户完成危旧房整体修建,其中精准扶贫户13户,33人,其他农户10户32人,帮助23户一般农户完成旧房局部改造;铺设村级道路3.7公里,通过以上措施,实现整村农户无危房、通水泥(沥清)第1页共15页路、安全饮水和动力电全覆盖,全面改善生产生活基础条件。按照上级要求进行环境整治,20XX年市场排水工程,投资6000元,改造拓宽居民处公路2.5公里,修建风景小城墙600米,投资15万元;20XX年新建壁画墙1个投资4.2万元,整修村标阁楼投资4.5万元,拓宽整修居民公路,投资5万元,修建老年日见照料中心投资10万元:20XX年为改善居民环境,按照上级要求,继续加大环境整治,拓宽通村公路投资8万元,修建307国道风景墙投资3万元,市场风景墙投资1.2万元,新建垃圾池8个,投资8000元。为改变村委会面貌,改换门窗4间,投资1万元,新修花池,增添设备投资2.3万元,新修会议室、浴室投资3万元,室内粉刷装饰投资2万元。通过上述改造,既美化了全村的环境,又改善了我村村民的居住环境。实施农村环境卫生连片整治项目,推进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和改厕,帮助建成卫生示范村,提升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结合国家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工作,扶持建设村级农民文化综合活动中心,建成文化广场、农家书屋、便民服务站、村民活动中心、职业农民培训中心、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等文化功能阵地,大力改善人居环境,提高群众文化生活水平。三、狠抓村民道德建设,树立高尚文明村风我们一直把村民道德建设当作一项大事来抓,订阅相关报刊、书籍,组织学习并写出心得,把建设文明新村的工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推进。在具体的工作中,主要抓好四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抓制度,强化外在约束。制定了符合村情、民情的《村规民约》和《评选文明农户、“五好家庭”标准》发放到各家各户,要求各家各户认真学习,遵照执行,以此来不断规范村民的言行举止,引导广大村民争做“四有新人”。二是抓载体,提高活动质量。我们积极探索文明建设的有效载体,精心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好婆婆”、“好邻里”等一些村民们喜闻乐见、各具特色的活动,使村民在自我教育、自我评价中享受到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从而大大调动了广大村民参与文明新村建设的积极性。三是抓风气,推进移风易俗。我们出台了婚丧嫁娶不得大操大办、不得赌博酗酒、第2页共15页不得参与迷信活动及法轮功等邪教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