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影像诊断学辽宁中医药大学西医诊断教研室赵宝英检查方法 平扫:眦耳线、层厚 10 毫米 增强扫描 非离子碘造影剂 80-100 毫升 肘静脉团注 脑血管 CTA 静脉团注碘造影剂 80-100 毫升,扫描后三维重组脑血管图像 CT 脑灌注成像 增强后选定层面动态扫描计算灌注值颅脑正常 CT 解剖颅底蝶鞍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鞍上池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鞍上池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第三脑室下部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第三脑室上部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侧脑室体部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侧脑室上部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大脑皮质下部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大脑皮质上部层面颅脑正常 CT 解剖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颅脑外伤颅脑创伤影像学检查方法 在颅脑创伤的超急期和急性期 CT 为首选检查方法 在亚急性期和慢性期应以 MRI 成像为主 血肿信号强度变化,与血肿期龄、 MRI设备磁场强度相关一、硬膜外血肿( EDH ) 形成机制 颅骨骨折( 90% )或局部变形 , 致脑膜中 动脉( middle meningeal artery , MMA ) 或脑膜前动脉( AMA )破裂出血,前者约 占 71% ~ 80% 。 少数系静脉窦或板障静脉破裂出血—静脉 性 EDH , 可横跨半球 , 压迫大脑镰向下移位 形成机制 80% 颅骨骨折位于血肿同侧,血肿发生部 位与出血来源(撕裂血管)密切相关 血液聚集在 EDS 形成局限性血肿,>90% 单侧、> 90% 位于幕上,以颞、顶叶多见 血肿不跨越颅缝,可越过硬膜附着点(前 方鸡冠、后部枕内隆凸及小脑幕)至对侧 影像学表现 CT 显示脑外肿块特征,显示骨折征尤佳 典型者双凸透镜形 \ 梭形,多位于骨折附近或其对冲部位,内侧缘整齐、锐利 呈高密度,密度均匀或不均匀,系快速或再出血(未凝固)、 CSF 或气体进入所致 静脉性 EDH 形成晚,血肿可能有溶解 可并发脑挫裂伤或脑水肿EDH ,骨折、脑膜中动脉撕裂(示图)大量硬膜外血肿 继发改变(示图)硬 膜 外 血 肿( NECT )H右枕部硬膜外血肿NECT↗↗ 形成机制 血液聚集在硬膜下间隙形成较广泛血肿 可覆盖整个大脑半球表面,亦可扩展至 半球间裂沿大脑镰分布 血肿不可越过硬膜附着点(中线)至对 侧,但可跨越颅缝,此点有别于 EDH 可为迟发性 SDH ,慢性期可为多房血肿 血肿分期 根据伤后血肿形成时间 / 临床表现分期 急性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