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_第1页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_第2页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_第3页
鼠疫防治基本知识鼠疫是鼠疫杆菌引发的致死性极高的恶性传染病,潜伏期一般为 2〜7 天。该病发病急,传染性强。但随着现代医学科技的快速发展,鼠疫是可防、可控、可治的。下面为大家介绍鼠疫防治的基本知识:鼠疫的主要症状表现为:突然寒战、高烧、剧烈头痛、呕吐、面部发红、眼红、皮肤有出血点等。鼠疫临床上有腺型、肺型、败血型及轻型等四型。肺鼠疫起病急骤,发展迅速,除严重中毒症状外,在起病 24〜36 小时内出现剧烈胸痛、咳嗽、咯大量泡沫血痰或鲜红色痰。一、传染源:鼠疫主要在啮齿动物中循环进行,形成自然疫源地。啮齿动物中主要是鼠类和旱獭,肺鼠疫患者痰中可排出大量鼠疫杆菌,因而成为重要传染源。造成人间鼠疫流行的传染源有:一是患有或死于鼠疫病的各种动物,如旱獭等;二是动物体外寄生的跳蚤等;三是鼠疫病人。二、传播途径:人感染鼠疫菌的途径也有三种:一是接触患有鼠疫病的动物,如剥皮、煮食等;二是被带有鼠疫菌的跳蚤叮咬;三是鼠疫病人传播。三、人群易感性:人群对鼠疫普遍易感,无性别年龄差别。病后可获持久免疫力。预防接种可获一定免疫力。四、疫情控制:鼠疫可防可控可治,早期发现疫情,早期报告,及时处理疫区是制止鼠疫蔓延的关键措施。因此,要充分发动群众,充分发挥乡村医生和各级卫生组织力量,建立疫情报告网,确定疫情报告员,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防控、早治疗。(一)、避免在鼠疫疫源地,接触鼠及旱獭、特别是病死旱獭有感染鼠疫的危险。(二)、坚持“三不”制度:1.不接触、不剥皮、不煮食病(死)旱獭及其它病死动物2.不在旱獭洞周围坐卧休息,以防跳蚤叮咬;3.不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家中探视护理或吊丧。(三)、坚持“三报”制度:1.发现病(死)旱獭和其它病(死)动物要报告;2.发现鼠疫病人或疑似鼠疫病人应立即报告;3.发现原因不明的急死病人应立即报告。(四)、疫源地居民安置地、救援人员驻扎地选择要远离旱獭栖息地,做好防鼠防蚤。需要在鼠疫活动地区内宿营时,最好能在宿营地周围喷洒一些杀虫药剂,杀灭可能侵袭人类的吸血昆虫。(五)、不要剥食不明原因死亡的藏系绵羊;这些动物体表的蚤类不活跃,只要人类不主动接触它们,就会减少和避免感染鼠疫的危险。不要接触牧羊犬叼食的病死旱獭。(六)、疫源地内,或在 10 日内进入或到过疫源地的人员,突然发生高热,发生明显的淋巴结肿大,或咳嗽、痰中带血,且病程进展迅速,应考虑感染鼠疫的可能性,及时就...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