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实践与经验在我们基础教育改革的浪潮当中,实施以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渠道的课堂教学,对我们的教学以及在竞争激励的 21 世纪人才的培育具有重大指导和实践意义。为此,新课标中指出要积极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小组合作作为三大学习方式之一,有力的挑战了老师“一言堂”,给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培育学生的创新能力。那么,如何打破传统教学模式,转换老师角色,有效的开展小组合作呢?结合自己在教学中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践与经验,应注意以下几点:一、创建能够进行有效合作的小组。二、转换思维,精心备课,凸显小组合作。既然是小组合作,我们的目的就是让学生与老师互换角色,摒弃以前的满堂灌,反之,让学生自立自主,遇到问题通过合作探讨去解决问题。为此,要想实现有效的小组合作,我们作为老师必须改变自己的教学设计,要设计让学生自己解决问题从而学习掌握,而不是老师一味的讲授。以我的语文教学为例,之前的字词教学设计是老师领读,再变换各种形式读让学生熟记。虽然照顾了全体,课堂看上去整齐统一。但是是否每个学生都学会了呢?不排除每次总是有那么一些孩子不会,反而那些会了的孩子会觉得很无聊,这样看来课堂效率确实不佳。假如把这个问题代入小组合作,各组员明确分工,每个组员都读,每个学生读的情况一目了然,读得好的学生一起把学困生教会,这样有限的时间,每个学生都有事可做,并且高效有趣的完成课堂目标。不光是字词,所有的教学环节我们都可以变换问题的学习方式,发散思维,设置讨论,凸显矛盾,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习和解决。三、课上课下实时训练小组合作技能,使之常态化。高效的合作学习离不开有序的小组。包括学生在表达时的用语与礼貌以及老师要和学生统一口令。我在小组合作中重点训练了孩子与我的默契度以及孩子之间的有序合作。1、孩子和老师之间要配合,这样才能使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我是这样做的,每次小组合作都要显示时间条,让孩子有时间概念。另外,我说开始之后,孩子们才进行讨论。我击掌两下,无论孩子们在干什么要立即停下。站起来回答问题要和别人有眼神沟通,回答完要说谢谢等等。孩子遇到问题问我时,我会说“你问过你的同伴了吗?”不能直接给予答案,要时时鼓舞孩子去自主解决问题。当然这些不仅仅是在小组合作中试用,在课下的活动中也可以,这样才可以培育孩子与老师的默契度。2、孩子之间的有序同样重要。首先学会倾听。在小组讨论的过程当中各组员要按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