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保技术体系讨论_交通安全1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的特点通过对我国现有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主要呈现出以下主要特征:〔1〕交通事故以重大恶性交通事故为主;〔2〕交通事故形态以追尾碰撞事故为主,其次是侧面碰撞、碰撞路侧固定物和翻车事故;〔3〕从肇事车型来看,事故车型以大货车为主,其中超载货车事故率高;〔4〕从事故时间分布特征来看,夜间交通事故多发;〔5〕从驾驶员条件来看,交通事故中以新驾驶员和外地驾驶员为主;〔6〕从气象条件来看,恶劣天气极易诱发大面积交通事故。此外,由于驾驶员处置意外事件和实行措施不当诱发的交通事故比例高,因机动车机械故障和爆胎导致的交通事故近年来也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2 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成因道路交通系统是由人、车辆、道路和交通环境共同组成的一个复杂系统,系统中的任何一个要素都可能对行车平安产生不利的影响。2.1 道路因素〔1〕道路线形① 平曲线:平曲线半径与交通事故率关系很大,曲率越大,事故率愈高,尤其是曲率大于 10 以上时,事故率急剧增加;②竖曲线:道路竖曲线半径过小时,易造成驾驶员视野变小,视距变短,发生事故;③纵坡:长大纵坡对载重汽车行驶很不利,在山区高速公路的翻山越岭路段,车辆往往需要长时间的连续爬坡,使车速减慢,阻碍后续的快速车辆,使超车需求增多,强超硬会的可能性增大,另一方面,下坡会使制动器制动效能减弱,更易发生交通事故;④线形组合:交通平安的可靠性不仅与平面线形、纵坡有关,而且与线形组合是否协调密切相关,虽然线形标准都符合标准,但线形组合不利仍然会导致事故增加。〔2〕路面质量路面强度、稳定性、平整度和抗滑性是影响山区高速公路平安行驶的重要因素。由于高速公路具有车速高的特点,路面结构中较小的破损都可能导致大的交通事故。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的交通事故调查中发现,路面湿润、降雪、结冰时的事故率分别为路面枯燥时的 2 倍、5 倍和 8 倍。2.2 交通环境因素〔1〕山区地质水文及气象条件复杂,道路填挖方高度大,两侧山体塌方、滑坡或者落石等地质灾害影响行车平安;〔2〕以往的山区高速公路建设往往将工作重点放在道路主体工程的设计和施工,而无视了交通标志、标线等交通平安设施的投入和完善,从而导致较严重事故的发生。2.3 驾驶员因素主要有以下因素组成:〔1〕严重超载;〔2〕措施不当;〔3〕疏忽大意;〔4〕行车间距不够;〔5〕疲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