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基础造型课程的创新思维教学探讨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目前高校工业设计基础造型课程的现状和形式,也提出了工业设计专业基础造型教学应培育学生的自主创新思维,期望有利于学生在未来能制造性地开展专业学习和工作。阐释了自主性创新思维的含义和价值,设计了自主性创新思维在基础造型课程中建构的方式,期望基础造型教学在已有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的支持下,形成一种有效的教学思维模式。关键词:工业设计;基础造型教学;创新思维1 背景及现状分析我国工业院校工业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基本分为技术类和艺术设计类两大类。技术类基础课程通常包括力学、电工学、机械设计基础、工程材料、人机工程学等课程,艺术设计类基础课程一般包括设计概论、三大构成、素描、色彩、基础图案等课程。工业设计既不是纯工程设计,也不是纯美工设计。它是一种融合了科学的理智与艺术的情感,技术美与艺术美为一体的制造性的设计活动,是在人类社会文明高度进展的进程中,伴随着大工业生产出现的技术、艺术和经济相结合的产物。作为一种全新的产品设计观和方法论而兴起的工业设计,不仅要求产品的设计者要充分了解科技、工艺、材料等方面的最新成果,同时还必须具备现代设计和超前的设计意识。只有这样,设计出的产品才能在功能上满足人们的使用需要,在形态上满足人们的审美情趣,体现出先进的科学技术和现代审美观的有机结合。所以说,基础类课程对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相当重要,不论是在学校时期的概念设计或者以后在公司的工作岗位上进行实际的设计实践,工程技术类和艺术设计类的都是必不可少的。近年来,国内的美术院校(如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等的设计专业)都根据国外最新的教学经验,结合自身特点,对基础造型教学进行了改革。例如,中央美术学院设计专业的基础课程教学中强调突出个性和创新精神,老师把各种艺术原理、艺术规律、艺术思潮、表现技法给学生,并在原则方面做出指导,在强调多元性、开放性的同时,更强调基础造型教学中思维能力的培育。这种全新的教学思维模式和方法给学生带来了崭新的感觉。目前,关于自主性创新思维方面的阐述和讨论还比较少,在高校基础造型教学实践中形成和运用这样的一种新型思维模式的情况罕见。因此,在基础造型教学实践过程中形成创新思维的建构,是深化这种创新思维模式的一种必要尝试。2 基础造型教学中创新思维的建构方式在分析借鉴国内外优秀设计院校先进教学方法的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