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制度伦理的构建讨论摘要:工程伦理学需要制度的支持。引入制度伦理,透过价值引导和制度安排使伦理成为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强制性结构,有利于协调好工程活动中的“德”与“得”的关系,引导善的工程目标也带来善的工程产品和工程影响。制度与伦理互动视域下的工程制度伦理构建,就工程伦理制度化建设而言,应加强工程道德立法、发挥工程职业社团与工程伦理章程的作用、建立工程伦理委员会;就工程的制度伦理化建设而言,应包括注册工程师制度中伦理维度的加入,工程项目评价制度中伦理维度的纳入以及完善工程伦理监督机制。关键词:工程伦理学;制度伦理;工程的伦理制度化;工程的制度伦理化;工程共同体当今时代,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各类工程活动如火如荼地展开,工程伦理学成为学界关注的热点之一。德国当代技术哲学家罗波尔认为,“工程伦理学需要制度的支持”,否则将会“导致伦理协调发生困难以致无效”[1]。当代工程是“工程人”——工程共同体“集体行动的智慧”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集体行动要达到和谐、有序,仅依靠个体道德自律还远远不够。制度伦理是以他律性的外在手段引导工程共同体遵守和践行工程伦理原则,以达到集体行动合伦理性的方式。制度伦理好比一种潜在的契约装置,目的是使行为主体达成共同的善。依托于工程制度伦理,工程共同体中“每一个人的善就包含于一种多边利益结构之中,同时,对每一个人的努力在各种社会机构中的公开肯定,也支持着人们的自我尊严”[2]52。本文将从“构建工程制度伦理”的必要性、合理性及如何构建工程制度伦理三个方面展开探讨。一、构建工程制度伦理的必要性制度是人们创建以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则或活动法律规范,社会成员透过制度凝聚起来,制度是连接个体与类的中介性存在。由众多人参加的工程活动是集体行动,它离不开制度的制约,制度是工程活动走出集体行动伦理困境的一剂良方。工程活动中的制度安排何以必要?第一,为工程伦理的实现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环境是指“渗透于社会生活的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用以调控生产生活和利益关系的规则体系及其结构”[3]。工程活动具有社会属性,工程的运行和实现需要社会制度系统的推动和保障,比如工程活动需要市场的支持,而市场的正常秩序需要制度化的保障。制度环境决定了人的活动在实践层面的有效性及其范围,能够使人们对工程共同体的行为作出正确预期,并促进良好的工程伦理秩序的形成。第二,制度是实现个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