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谷芳华在上海从我学习书画篆刻的学生中,戚谷华是有才能有个性的一位。谈起我与她的交往,还要追溯到七十年代,那时属于“文革”后期,我在上海文艺出版社,政治上属于“靠边”一类,但身心还算自由,在家里半公开地作画、写字、刻印,很为充实,每天到单位,除了看报、学习没有多少事情要做。这些日子每次我到食堂午膳,总看到一个女孩——其实已经二十岁,比我早到,默默地排队买饭用餐,随后又匆匆地赶回办公室去。后来别人告诉我,她的时间抓得很紧,不同意有松懈闲聊的时候。因为她的相貌很像我的朋友孔罗荪,我就猜想她是罗荪的女儿,对她比较注意,后来见面多了,问了她姓名,才知道姓戚,名谷华,不是罗荪的女儿,但是我们就这样认识了。后来谷华就随别人到我寓斋来向我问艺,以当时的形势和我的身份,接待一位本单位的同事,还算不上犯错误,交往逐渐多了起来。谷华和别的女性不同,她勤于书法,不太喜爱纤细秀丽的风格,练得一手雄健的颜字,非常传神,我不由暗暗称奇,而她的性格,外表似乎很文弱,内心其实是很坚韧的,对于是非曲直,心中憎爱很是分明,并不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谈到一些世事的不平,她就很激动,目光灼灼,言辞也猛利起来,尽管这些事情大多与她个人的利害并无关系。但一谈到艺事,她就很快地转换情绪,沉醉其中,乐而忘返。她对朋友、师长很尊重,为人处事仔细,有责任心,女性的细致周到时时流露。在我交往的年轻朋友中,她是可以放心托付的一位,在她身上“丈夫气概”和“儿女情长”统一得很协调。谷华对艺术能学一行专一行,没有出色的成绩不会随意放弃。书法之外,也爱好绘画、篆刻,但篆刻似乎终于没有操刀刻石。对于书籍装帧也有浓厚的兴趣,她喜爱质朴檏简练的风格,后来她为我的《钱君匋作品集》作了书面装帧,大致体现了她的艺术追求。谷华定居香港后,讨论书艺之余,主要从事青少年和知识妇女的书法教学,于此她一贯仔细务实的风格又表现出来了。因此在港深得青少年的爱戴和社会的好评。谷华素有口才,表达生动,深化浅出,她的授课自然人人欢迎,这是她成功的重要因素。近年来她曾多次举办师生书法展,去年我曾收到她在香港出版的书展专集,这是她治学成绩的检阅。谷华作为上海的女书法家,成为香港出众的书法家,桃李满枝,称誉南国,为弘扬民族传统艺术,促进沪港两地的文化沟通作出了努力,值得赞扬。还值得欣喜的是,谷华在教学之余,个人的艺术探究也有新的进境。她以颜楷作底,转攻行草,写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