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城市绿地中乌鸫的分布及其特点打开文本图片集摘要[目的]探讨乌鸫对城市化的适应情况。[方法]于 2024 年 10 月至2024 年 9 月采纳焦点动物观察法对广州城市绿地中乌鸫(Turdusmerula)的分布和一些行为特点进行讨论。[结果]乌鸫在森林绿地中的分布数量要少于公园绿地、校园绿地和湿地中的分布数量;乌鸫常常栖息的树种也有一定的规律,栖息在小叶榕(Ficusconcinna)上面的次数远远多于竹柏(Podocarpusnagi)和降香(Dalbergiaodorifera)等。[结论]该讨论可为广州市鸟类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关键词乌鸫;种群密度;适应性乌鸫为瑞典国鸟,隶属雀形目鸫科,广布于亚洲、非洲、欧洲,是一种农林益鸟[1-3]。乌鸫栖息环境多样化,无论是公园、校园、斑块绿地还是垃圾场都能见到它们的踪影[4-8]。近年来,由于环境遭到极大破坏,城市化越来越严重,乌鸫乃至整个鸟类的栖息环境遭受了相当大的破坏。国内外已经有不少关于乌鸫的讨论报道。广州市是国务院定位的国际大都市,同时也是国家三大综合性门户城市之一,其城市化水平也很高。此次在对广州城市绿地中鸟类资源的调查中笔者发现乌鸫对城市化的适应性极强,分布范围较广。笔者调查了乌鸫的城市分布和分布特点,以期为广州市鸟类保护和生态建设提供理论依据。1 材料与方法1.1 讨论区概况广州市(112°57′~114°03′E、22°26′~23°56′N)地处珠江三角洲北部,西江、北江、东江在此汇流入海。广州属于丘陵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背山面海,北部是森林集中的丘陵山区,最高峰为北部从化市与龙门县交界处的天堂顶,海拔 1210m。广州地区属于南亚热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带,根据春(3~5 月)、夏(6~8 月)、秋(9~11 月)、冬(12 月、1~2 月)划分四季,年均气温 22.8℃,1 月气温最低,7~8月气温最高;雨水资源丰富,年平均降雨量 1800mm;植物、动物资源丰富。1.2 讨论方法1.2.1 栖息地参数调查。主要对栖息地的复杂程度、建筑指数和人为干扰进行了初步调查[9]。1.2.2 焦点动物观察法。2024 年 10 月至 2024 年 9 月,每天早上 7:00~10:00 和下午 15:30~18:00,使用 Bushnell8×42 倍双筒望远镜、数码照相机(Cannon,S×30IS)、记录纸和笔对 8 个城市绿地中的乌鸫的行为进行观察和记录,并将记录数据进行整理。2 结果与分析2.1 各绿地生境参照陈水华等[10]对鸟类栖息生境参数的划分方法,对 8 个城市绿地的栖息生境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