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设篆刻艺术课程促进学生全面进展“方寸之间,气象万千”篆刻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艺术。作为国粹之一,其内涵丰富,迄今已经有三千多年的悠久历史。篆刻艺术经历了漫长的进展过程,形成了一以贯之、厚重悠久的传统。它融万千气象于方寸之间,向为历代文人墨客所钟爱。自篆自用,馈赠文友,钤记落款,观赏把玩,人们从中获得无尽的审美愉悦和艺术享受。为让中华民族这株艺术奇葩重放异彩,期冀篆刻艺术之花在校园里盛放。篆刻艺术教学要让学生经历“观察——绘形——雕刻——欣赏”这一基本过程,这完全符合《中小学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学生感受、体验和游戏性,让学生看、画、做、玩融为一体,充分激发和培育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体验到美术活动的兴趣,产生对美术的持久兴趣。”这些要求。而篆刻又是将书法、文学、雕刻融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对培育学生欣赏美、制造美的能力有很大的启发与促进作用。篆刻是一种有用性很强的工艺美术,能将美育教育和技术教育有机地结合。同时,篆刻对培育学生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和锲而不舍的精神都有潜移默化之功。在此,本人就在中小学开设篆刻艺术小本课程的意义谈谈自己的一些想法。一、篆刻艺术能培育学生的观察能力二、篆刻艺术能培育学生的想象力想象力是人在已有形象的基础上,在头脑中制造出新形象的能力。学生在学习篆刻过程中,想象力得到了开发,因为篆刻特别需要有各种立体空间感。如学生在反复观察和揣摩已有的各种印章时,老师可以要求学生找寻不同印章之间的共性美,这种潜移默化的训练可以让学生观察事物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综合运用能力也会随之得以提高。在阶段的课堂教学中,本人实践并确立了篆刻教学的课堂结构:欣赏感知美——审美发现美——制造体验美——欣赏升华美。在这个结构中以审美欣赏教育为主线贯穿教学全过程,以学生主动建构为核心引导学习,以制造和美感体验为目的进展个性。每教学完一个内容,要求学生在各组内沟通想法,说见解,互争论。孩子们彼此启发、共同发现,为其未来的想象奠基。良好的思维习惯、灵活的思维方式形成后,可以有助于学生想象力的培育提高。本人在教篆刻时特别强调让学生的思想不受到陈规的拘限,热情地鼓舞他们大胆想象,大胆设计富有自己个性的字、画。比如常常组织学生外出画集体画,学生的画各个不同,各有特色,大家相互讨论、分工观摩,指正修改,取长补短。在一次次切磋磨合的过程中,他们想象的翅膀渐渐舒展,以孩子特...